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0日 · 「螢幕判官」是一款 2018 年 4 月推出的國產遊戲,遊戲開發來自龍華科技大學培育的新創團隊:「 光穹遊戲(18Light Game) 」,目前已經推出 iOS App 與 Steam 遊戲版本。 「螢幕判官」的遊戲故事隨著一起社會殺人案件展開,接著開始帶入殺人嫌疑犯主角的回憶,從主角的幼稚園、國中、大學重考時期一一倒敘,最後來到事件發生的當晚。 故事本身其實就像是社會新聞裡會看到的真實事件,但巧妙的是遊戲說故事的方式。 在遊戲進行過程中, 「螢幕判官」嘗試著大量運用兩種視角的對比手法 ,讓這個社會版故事有了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一方面,遊戲找來真人拍攝出一幕一幕的電視轉播畫面,讓你看到電視媒體如何片面的解讀主角的行為,把主角人生中幾次失常的現象,全都解讀為批判的指責。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1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2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3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4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5
  2. 2014年11月9日 · 雖然手機遊戲在一般玩家心中大多是替換性很高的「小遊戲」,只被用來打發時間,而且很容易被拋棄。 但是經過多年發展,裡面也有一些真正百玩不膩,具有深刻內涵可以發掘的作品,甚至隔一段時間,還有拿起來重玩的價值,而我想寫一系列文章,陸續介紹這些構成經典地位,和電腦遊戲具有同等價值的手機遊戲 App , 如果你心中馬上想到什麼選擇,歡迎大家留言跟我推薦! 第一款玩家不應該錯過的經典,就讓我們來介紹 2012 年就推出,但是 在 2014 年又因為伊波拉病毒議題而重新登上 Android、 iOS App 下載排行榜的:「瘟疫公司」 。 這是一款很正經的遊戲,雖然以「病毒感染全世界」作為主題,但並非賣弄殘忍,反而有深刻的防疫教育意涵。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1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2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3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4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5
  3. 2015年5月12日 · 反而是這款「自動暫停」的外掛,成為我現在使用頻率最高,真正解決問題的 YouTube 套件。. 在你相應的瀏覽器上安裝「 Smart Pause for YouTube 」,當我們在觀看 YouTube 影片時,會在影片右下方出現一個新的[紅色暫停按鈕],這就表示這個套件正在發生作用。. 當我們 ...

  4. 2017年1月14日 · 由台灣赤燭團隊發開的「返校」,就是這樣一款關於自我內在旅程的國產恐怖、推理與解謎遊戲,遊戲中透過以台灣 60 年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架空校園,完美結合白色恐怖、民俗禁忌、社會議題、家庭問題等外在恐怖支線,讓玩家跟著主角 潛入自我意識的最恐怖深處 ,演繹出一齣精采且充滿思辯的青春變奏曲。 關於「返校」這款遊戲在歷史背景、台灣文化上獨一無二的設定,我在之前試玩版的評論就有著墨,想了解這部分的朋友可參考前一篇評論: 返校:難得的台灣60年代校園恐怖遊戲! 試玩下載中 。 去年中(2016年),從 「返校」推出試玩版後 ,我就非常期待這一款國產恐怖遊戲的推出,這一年來,台灣也有很多優質遊戲作品一一登場:「 台灣開發 2016 年讓人驚豔的遊戲 App ,電腦玩物12款私心推薦 」。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1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2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3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4
    • 余文樂陳冠希罵戰5
  5. 2010年12月20日 · 「Window Expander For YouTube」是做什麼用的呢?我們先來回想看看:當在YouTube上想要「放大」影片畫面時,好像只有全螢幕這個選項吧?那麼想要「縮小」影片畫面呢?這好像就做不到吧?對照我們使用一般 影片播放軟體 時,把視窗調整到任何大小後,影片就會跟著改變大小,這樣是不是方便多了?

  6. 2012年6月17日 · 在戲中的劇情裡,作家艾倫陷入了一個和作品有關的魔咒,在現實與虛擬難以分辨的世界裡,經歷了自大、徬徨、抉擇、犧牲等各種階段的精神冒險。 戲中的世界看似是作家所創造,然而作家自己卻又身陷其中。 到了戲外,玩家在玩一款遊戲,其實也正是透過一種與作品之間非常深入,有時候會到一種難以分辨真偽的互動,來經歷一場抽離世界、回歸世界、改變世界的精神交感冒險。 如果以電影來看,「Alan Wake(心靈殺手)」就宛如大衛林區的穆赫蘭道般神祕驚悚。 如果以小說來看,「Alan Wake(心靈殺手)」有著龍紋身的女孩裡的懸疑獵奇。 如果以影集來看,「Alan Wake(心靈殺手)」在說故事的懸念與轉折上完全不輸LOST。

  7. 2016年10月15日 · 他推演出這樣的結論的思考過程是什麼? 作者分析的邏輯、想法、個性是什麼? 所以深讀「 不是抓出重點 」的閱讀方法。 例如當你看我這篇文章時,很簡單可以抓出「深讀、反芻、拆解」三個「重點」。 但如果我來讀自己這篇文章,我會想到「 Esor 思考的是要怎麼解決讀書可以對自己產生更多真實幫助的問題」、「 Esor 思考的是讀書並非要照著書去做,而是透過與書對話來自我改變」。 「深讀」,是藉由書本上的文字,但打破書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像的某個作者對話,了解其背後的思考、行動方法是什麼。 有時候我會很快就抓出這個核心脈絡, 這時候「深讀」的技巧反而會「幫我讀得更快」 ,因為掌握這個脈絡,作者的各種理論變化都能更容易閱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