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1日 · 因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設計概念是以一對一為主也就是資料蒐集方與資料當事人一對一所設計的資料當事人可以向資料蒐集方索取資料資料持有人不能拒絕但開放資料庫的概念完全不同是保險公司要求健保署提供當事人資料給第三方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所以,當現在資訊是要從衛福部傳送給第三方,可能會有2個結果,一是衛福部同意,二是可以拒絕,因為在法令上衛福部並不需要履行這個義務。 也就是說,開放健保資料庫,雖然資料當事人同意,但是衛福部卻可以拒絕,為什麼會拒絕? 道理很簡單,因為它並沒有什麼好處,今天當事人把資料交付給第三方,若中間過程出現個資洩漏的問題,誰該來負責? 所以除非有法律上的明文規定,不然對健保署而言,應該不會想去做這類吃力不討好的事。 健保資料庫開放是兩面刃.

  2. 2020年9月1日 · 保險保全理賠聯盟鏈服務在今年7月正式上線試辦,首波有11家產、壽險公司參與,更有8家壽險公司會陸續加入,初期先以變更姓名、身分證字號、保單地址、電子郵件、電話等基本資料,以及醫療保險金理賠申請為適用範圍,試辦時間為期6個月。 保險業在很多創新發展面向上,大眾印象中總是都落後於銀行,就好比純網路銀行已經開放了,但大家才開始討論純網路保險公司;前陣子從英國開始流行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也一樣,銀行端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也才慢慢有人開始談開放保險(open insurance)這件事。 以目前火熱的開放銀行風潮為例,開放銀行分成3階段,第1階段公開資料查詢已經進行中,預計今年第3季可以進入第2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已有數家銀行準備進入試辦。

  3. 2019年6月1日 · 健康管理保單翻轉保險思維,從消極理賠到積極促進戶健康(二)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

  4. 2019年2月1日 · 網路投保壽險目前多以簡單型標準化的商品為主主要原因在於身分認證上的困難這方面主管機關十分謹慎林建智進一步說道最近除了網路銀行認證自然人憑證外也要著手研議手機認證如生物驗證辨識),未來希望達到一旦輸入個人資料後便能快速辨識出本人的程度使手機成為迅速連結至銀行及保險公司網站的平台。 以往認證需要到各種不同平台去做才可完成,且當客戶需要保單解約或是進行契約保全時,也須透過較為繁瑣的程序再進行認證。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程序將會更加簡易化,給予民眾更多的便利性。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8期.

  5. 2024年1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1 月 1 日. 363. 0. 過去1年雖然受到了美元升值的影響,臺灣壽險業界的新契約費因此降低,台新人壽總經理邢益華認為,民眾對於風險規避的需求並沒有減少,加上接軌國際準則的需求,未來保險業的發展將會以保障型商品為重點,而這也是台新人壽主力的發展方向。 業界受美元升息影響,保障需求仍有增無減. 由於美元高利率與匯兌的影響,2023年保險業延續了2022年的態勢,截至2023年10月,新契約費FYP下修15%。 但邢益華指出,健康、壽險與退休等保障型商品,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無論經濟環境再怎麼變化,民眾都依然要面對生病、死亡、退休等問題與風險。

  6. 2021年2月1日 · 一、業務人員的優勢將更被凸顯. 過去,相信不少業務人員都能感受到來自理財專員與投資顧問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那些年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很多時候是來自與投資報酬率高低的商品比較,不少業務人員總是預設客戶愛聽這些,甚至把這些放在保險基本面之上,用儲蓄、投資報酬率來談保險,保障淪為附加說明,業務人員和理專的邊界也逐漸模糊。 但根據最近許多官、產、學調查,不少從業人士認為保險業務人員和理財專員的差異將逐漸被拉大: 政大CARDIF銀行保險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20年銀行保險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的銀行保險從業人員意識到一件事:自從儲蓄險優勢不再,保障型的保單商品將成為銀行通路的銷售趨勢。

  7. 2023年1月1日 · 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針對多個面向分析。 2022年受到通膨、升息、經濟衰退、地緣政治等因素干擾,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加上美元強勢、新臺幣貶值,2021年熱賣的投資型商品由於戶趨於保守,業績衰退影響整體費收入。 黃敏義認為,儘管資本市場動盪,但危機就是轉機,保險業可藉此重新投資布局。 而排除短期的市場因素,壽險業的最大挑戰仍在於如何強化資本、穩健投資,以及商品轉型、回歸保障本質,以順利接軌IFRS 17與ICS 2.0。 面對商品結構調整與業務推廣的壓力,新光人壽主要做出以下因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