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3日 · 元宵節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有一名獵人誤殺一隻闖入民間的神鳥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打算放火燒了人間當作懲罰但是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百姓受苦所以偷偷下凡提醒人們要在農曆元月十四十五和十六這三天放鞭炮掛燈籠這樣在天上的玉皇大帝就會以為凡間已經受到懲罰以避免災難降臨後來每當元月十五這天人們都會掛上燈籠燃放鞭炮以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要拜哪些神明? 供品、拜神時間、金紙一次看. 元宵節也是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另稱三界公)天官的生日,三官大帝的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也被視為「賜福」之神,在這一天為天官祝壽,不但可以趨吉避凶,還能夠求財;而除了祭拜天官之外,元宵節也別忘了祭拜神明、祖先和地主,祈求來年平安順利。

  2. 2021年2月26日 · 出版: 2021-02-26 18:10 更新:2021-02-27 01:42. 今天2月26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即是中國傳統節目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農曆新年後第一個重要節日內地各地民俗慶祝活動登場有賞花燈吃元宵鬧社火舞龍舞獅等。. (圖源:新華社). + 12 ...

  3. 2024年2月23日 · 元宵節2024!. 農曆正月十五為傳統節日元宵節」,是一家人團圓相聚的好日子也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當天大家會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今年元宵節是2月24日星期六元宵節前後香港多處都有不少活動,《香港01》「好食玩飛記者盤點7個元宵好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5月27日 ·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三大節慶之一自然要好好的來與孩子們分享節慶故事但涉及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對於小朋友來說有點艱澀所以我們挑選了4本端午節繪本用不同有趣的角度講述屈原的故事和一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讓小朋友看得開心之餘又容易理解歷史故事和節慶文化。 1.《不是方的 不是圓的》 老鼠一家,住在小娟家廚房的旁邊,每一天,廚房裏都有香噴噴的味道飄進家裏。 有一天,從小娟家的廚房飄過來的香味又濃又特別,令三隻小老鼠饞得直流口水。 之後老鼠爸媽給孩子們帶回了一個綠綠的、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東西。 他們十分好奇這是什麼東西,又在想今天是什麼好日子。 這書從老鼠的視角出發,以味覺和視覺為切入點,帶領孩子們探索端午節的奧秘和樂趣,以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訴說傳統節日的特色和韻味。 作者: 鄭春華.

  6. 2022年2月14日 · 中國. 藝文中國. 元宵節今年比去年早11天專家驚揭背後神秘原理竟與月亮有關」 撰文:姜庚宇. 出版: 2022-02-14 20:30 更新:2022-02-14 20:30. 元宵節將至這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一些公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公歷日期是2月26日今年對應的公歷日期為2月15日而明年對應的公歷日期則是2月5日。 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早了11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了10天,明年更去年日期差21天之多。 同樣是元宵節,為何公歷日期時早時遲呢?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趙之珩解釋說,中國古代使用的歷法叫作農歷,這是一種陰陽歷,以月球圓缺,即月相盈虧和太陽的週年視運動的週期為依據。

  7. 2021年2月26日 · 1. 今日26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停辦的2021台灣燈會」,其參展的燈藝作品未因此而熄燈。 台觀光局日前宣布將以「台灣燈會全台祈福」的形式,讓主燈、副燈於全台遍地開花。 燈籠,在古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照明器具,但隨着時代的演變、科技的進步,如今一般大眾大概只有在元宵燈會期間,才會頻繁接觸到花燈、宮燈等各式各樣的燈籠。 但傳統燈籠不只有這些,燈籠的樣式繁多超出想象,在不同的節慶場合也有不同的意義。 受到疫情影響,不僅過年冷清,燈會也多取消。 (新華社) 傳統中式燈籠分類. 在過去,燈籠無所不在。 根據學者研究,大約秦漢時期中國人才有燈,而紙燈籠大約是東漢時有造紙技術後才有的,從此便有豐富、多樣的燈籠誕生。

  8. 2024年2月19日 · 1.不可以借錢,會把好運借光。 2.不可以逗弄小鳥因為民間相傳元宵節由來是一位獵人誤射一隻玉皇大帝的神鳥玉皇大帝震怒要放火燒人間因此家家戶戶在元宵才會放鞭炮點燈象徵人間已得到逞罰因此元宵切莫逗弄鳥。 3.元宵為天官大帝的生日,因此家人,朋友,小孩不可以有爭吵,以免觸怒神明。 4.當天不移剪髮與洗髮,因為髮象徵發,元宵剪髮象徵財氣被剪,洗頭髮代表錢財流動大。 5.不宜殺生,元宵為天官大帝生,而天官大帝為三官之首,代表福星,福星下凡不宜殺生。 6.不宜搬家,會把福氣搬光。 7.不宜敲打房子,會把福氣與財氣敲掉。 8.元宵為臨水夫人千秋,民間相傳臨水夫人因為力抗妖魔,而入水又失血過多,因此避免到海邊與使用尖物以避免見血。 9.米缸也不要見底,相傳會斷炊,錢財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