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2月12日 · 花燈是元宵佳節的傳統活動,並保留至今。(大海攝) 綵燈展是花燈競相爭艷的舞台。(資料圖片) 大家不妨在元宵節猜猜燈謎,增加節日氣氛亦可一展才學。(大海攝) 猜燈謎是元宵必備活動之一。(資料圖片)

  2. 2020年2月14日 · 【明報專訊】元宵節的起源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元宵節和祭祀道教「太乙神」有關,例如漢代農民會在田野手持火把驅趕蟲獸,祈求新一年豐收;漢武帝每逢正月十五會舉行燈火祭祀,場面隆重。

  3. 2020年2月14日 · 如果大家回到唐朝盛世度過元宵佳節,必定對首都長安的燈市讚歎不已!燈市共有花燈五萬盞,據說更有一個數十米高的巨型燈樓,十分壯觀。此外,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到處燈火輝煌。

  4. 2019年2月15日 · 【明報專訊】農曆正月十五(2月19日)是元宵節,亦是「中國情人節」。你們知道這節日起初與「情人」沒有關係嗎?元宵節除了吃湯圓,大家還花燈、猜燈謎和吟詩作對。智叻星鍾海琳率先挑戰製作湯圓,你也來挑戰...

  5. 2018年3月9日 · 寫作手法分析. 〈青玉案.元夕〉一詞,寫元宵夜燈節之熱鬧場景,且以賞燈的婦女突顯孤高脫俗的「那人」,引起後世無限的解讀;而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幾點值得稱述的地方。 一、善用襯托 寄意深遠. 全詞章法簡明,上片寫景,下片寫人。 元宵佳節熱鬧的場景與陶醉於節日氣氛中的女子,與下片「那人」的形象構成鮮明對比,寄託自己孤高不群的品格。 .繁華熱鬧襯托「燈火闌珊」﹕ (見表) .一般女子反襯「那人」﹕ (表) 二、多感官描寫. 作者善以不同感官描寫眼前景物,視覺所及之景已是迷人,又添上嗅覺,讀者正要感受嗅覺,卻已轉向聽覺、視覺,令人目不暇給、耳不暇接,為全詞定下繁盛的基調。 (見表) 三、善用多元化修辭手法. 比喻. 「花千樹」 以千萬棵樹的花朵借喻滿城花燈。 「更吹落、星如雨」

  6. 2021年2月23日 ·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取消宵禁的朝代,平日夜巿開放,元夕時人山人海、聲響喧天的熱鬧景况更盛。 那種節日氣氛,今天大抵只有除夕夜可以相比。 元夕在古代既是大節日,寫元夕的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最特別。 【1】事情的層次. 詞是古代的流行曲,可唱,一如今天的歌曲,必須押韻,以表現音樂感。 《青玉案‧元夕》在下表八句套了紅的字便是押韻的地方。 由於語音變化,今天這八個字不論粵語或普通話,已不太覺押韻了。 辨別押韻之處,對理解和分析詞作有一個重要作用,詞是按韻腳分層次的,大抵上,每押一個韻腳,便是一個層次。 因此,《青玉案‧元夕》基本上分為以下八個層次: (圖一) 古人的生活習俗. (1)香料熏衣服. 就像今人塗香水,古人有用香料蒸熏衣服的習慣,既讓衣服帶有香氣,也有驅蟲之效。

  7. 2014年7月16日 · [2014.07.16] 發表. 參與反新界東北發展社運的辛兒璁(圖)今年重考文憑試,「合併」成績為22分,盼考入理大社工系,正積極準備月底的面試。 (盧翊銘攝) 學民思潮成員許樂絲(圖)考獲22分,英文奪5**,期望考入中大哲學系。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加入學民思潮約1年、就讀嘉諾撒聖心書院的許樂絲前日接到文憑試成績單,英文考獲5**、通識4級,總分為22。 雖然通識未能摘星,但樂絲稱「已較預期好」,她說中四時對時事不太熟悉,對政治議題更完全無概念,去年加入學民後,對不同社會議題的關注日增,亦多了渠道接觸不同意見和資訊。 她盼升讀中大哲學系,透過學習不同的思考模式,撰寫評論文章能更有理據,「更易拆穿某些人的語言偽術」。 指社運對學業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