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5日 · 理工大學的香港市民對全民退休保障意見研究結果顯示約有三分之二市民支持無審查的全民退保。 (資料圖片/梁鵬威攝不過要落實全民退休保障終歸還須看特區政府有否意願和決心扭轉承襲自英殖時期的管治思維英治時期港英政府往往只考慮短期的政治經濟利益不願對社會福利和勞工保障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投資以便維持行政吸納政治的有效性。 情況猶如文首提及,雖然港府在「六七暴動」後推出多項福利政策,穩定民心,但同時亦要確保商界的利益不會被社會福利所削,故以公共援助計劃取代全民退休保障。 這種務實的管治權術,不單以菁英階層的利益作首要考量,更抑制了社會目標及價值的公共討論。 更甚者是,回歸後港府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取態,或多或少仍保留着英殖時期的框架和理性,變成了阻擋改革的慣常理由。

    • 先見之明到停滯不前
    • 「不懂財政」的全民退保?
    • 退休保障還是長者扶貧?
    • 相關文章︰

    本港的長者貧窮問題一直未見改善,除因人口老化問題漸趨嚴重,周永新認為這反映政府近年扶貧工作「力度不足」,令長者收入追不上一般市民入息增加的幅度。收入差距是市場經濟下必然出現的現象,政府透過稅收及社會資助如房屋、教育及福利,可重新分配收入,縮窄差距。曾任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主席及扶貧委員會委員的周永新強調,第二次分配是政府必然的責任。一直以來,香港的退休保障安排為人詬病,長年以審查式社會援助及津貼為主,即長生津及綜援;另有不設收入和資產審查、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及屬強制儲蓄的強積金,這兩者分別因金額少及遭「對冲」而被批評保障不足。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福利可分成三種不同層次:補救(remedial)、附帶福利(fringe benefits)及減少社會矛盾(institutional-re...

    周永新曾受扶貧委員會委託,研究全民退休保障。2014年8月,周永新與港大團隊發表《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在139頁紙的研究報告中,團隊建議政府設立老年金,按月發給每名符合資格的長者3,000元,並不設立任何收入和資產審查。當時周永新提出,政府注資500億元,並引入薪俸老年稅1%至2.5%,由僱主及僱員承擔,年滿65歲長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2015年水平),至2064年全港258萬名長者可受惠。 「當時退休保障反對聲音最大的都是生意人,因為我們建議老年金稅有四分之一來自僱主。」在團隊發表《研究報告》至政府開始諮詢期間,周永新在不同座談會穿梭,介紹退保方案,他感受到未能說服商界供款,隨後在2015年提出免供款的改良方案,領取年歲延遲至70歲並與預期人口壽命掛鈎,增加領取人資產不...

    周永新曾在2018年5月撰寫《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是全民退保的A貨》一文,當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發文,表示公共年金計劃推出後,長者可按個人經濟狀况,結合年金和長者生活津貼,確保自己老年後有穩定收入,更可衝破現有各項退休保障措施的不同局限。周永新當時形容,政府這樣做,增加審查行政費用之餘,受惠長者不會感謝政府,因為政府沒有尊重他們應享的權益。 事隔一年多,是次長生津改革在金額和受惠人數已貼近2014年周永新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政府看似準備將「A貨」變正貨,不論社福團體及受惠人士,眼見高額長生津發揮老年金退休保障作用,難有道理反對,但與供款性質、毋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保無法相比。周永新指出,儘管效果相類,但高額長生津是對有經濟需要長者的扶貧措施,即政府利用經濟審查判斷申請資格,...

    上文節錄自第20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2日)《全民退保夢,醒來又睡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2. 2015年1月23日 · 2015-01-23. 灼見專訪. 撰文:馬文煒. 標籤: 全民退保 周永新 扶貧 施政報告 老年金. 專訪周永新全民退保的十個社會意見分歧. 「始終我們每一個市民都一定會從工作上退下來……」 全民退保無望周永新雖失望但仍稱見到曙光。 等待下半年的諮詢? 老人家由彭定康時期等到現在,還要等幾多年? 周教授由青年等到老年,他等到,其他老人家等不等到? 社會分歧數十載,有什麼分歧還未解決? 特首梁振英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剛剛出爐,新一年的安老措施只有短短600字,退休保障則被納入扶貧範疇,政府指周永新教授團隊去年提交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公布後「社會意見分歧」,只表示認同應改善「有需要」市民的退休保障,被外界質疑是抹殺周永新的全民老年金建議。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7年3月30日 · 全民退保的全稱是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指的是一種有關老年人士的社會保障制度計劃的內容提到當市民到達退休年齡後便能向政府領取固定金額的津貼以應付生活開支故此全民退休保障為解決人口老化的方案之一以利用稅收和工作人口的供款為長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其基本原則。...

  5. 研究結果說明多數市民認同退休保障不應設有經濟審查並願意為全民退休保障參與供款及要求轉移強積金至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同時多數市民強烈要求政府和大財團在財政上作出高度承擔使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在社會中發揮財富再分配效果

  6. 全民退休保障。另一些意見則認為香港奉行低稅率政 策,全民退休保障會大大加重長遠公共財政負擔,不加 稅難以成事。僱主、僱員及政府三方面供款的全民退休 保障建議同樣富爭議性,而且也涉及負擔能力和可持續 性等問題。…」(第97 段)

  7. 香港繁體. 香港退休保障制度 ,係參照2005年 世界銀行 提出的長者入息保障體系,即五條支柱結構, [1] 描述香港現有及研擬中的退休保障制度。 現時香港面對高齡海嘯越趨嚴重,65歲或以上的人口將由2016年佔全港人口的16%增加至2066年的34%。 [2] 而最新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亦顯示香港的長者貧窮問題十分嚴峻,2016年的長者貧窮率達44.8%。 即使在計算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仍達31.6%,顯示政府的「又審又查式」扶貧措施只會愈扶愈貧。 [3] 惟現在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並未包括「防貧」功效的全民退休保障,只依靠世界銀行退休保障制度中其餘四根支柱。 歷史 [ 編輯] 本港養老金制度發展大事記錄. [40] 零支柱(由公帑支付的社會保障計劃)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