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3个主题组成。. 公民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 价值观 、积极态度和国民身份认同,学生须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 央视新闻2021年9月2日消息 ...

  2. 《我的小革命:永续生活》是八旗文化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荣幸

    • 概览
    • 印发信息
    • 政策全文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文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由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印发实施的文件。

    1.1印发信息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中发〔20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现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中央文明委、中央宣传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负责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情况向中央报告。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3. 教育领域术语. 展开 3 个同名词条. 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 公共生活 、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份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 根据公民教育所 ...

  4. 《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规定,公民课要“使学生懂得做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准则;逐步培养爱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的道德品质及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劳动观念;初步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

  5. 公民社会论者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强调要从法律上划定 国家权力 和国家行动的边界,确保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6. 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 科学精神 、普及 科学知识 ,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 科学素养 ,该《基准》在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印发。 [2] 中文名.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发布时间. 2016年4月18日. 目录. 1 基准简介. 2 引起争议. 3 典型案例. 4 规划纲要. 5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 公民素质. 历年科学素质数据. 6 《基准》全文. 基准简介. 播报. 编辑. 经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市)试点测评,并广泛征求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意见,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1]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印发。 [2] 引起争议. 播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