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英語: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簡稱公民科、公社科,為香港教育自2021/22學年起在中四級開始推行的「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之一,修訂自2009年起推行的通識教育 必修課程,2021年9月起先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

  2.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英語: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簡稱公民科、公社科,為香港教育自2021/22學年起在中四級開始推行的「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之一,修訂自2009年起推行的通識教育 必修課程,2021年9月起先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1]

  3. 2024年4月16日 ·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英语: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简称公民科、公社科,为香港教育自2021/22学年起在中四级开始推行的“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之一,修订自2009年起推行的通识教育 必修课程,2021年9月起先教授“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课题 [1]

  4.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通識教育. 姊妹學校計劃 (英語: Sister School Scheme )是 香港 教育局 學校發展支援組自2004年推行為香港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與 中國內地 學校交流的一個平台。 歷史 [ 編輯] 2004年, 香港 教育局 推行姊妹學校計劃,目的增強中港兩地學校了解與溝通,加深認識中港兩地文化,共同提升教育素質。 教職工組織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擔當兩地教育交流的橋樑,為兩地學校提供專業支援。

  5. 2024年1月6日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 簡稱 「 國教 」,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曾經於2012年建議,現時為非強制性開展的小學一年級至中學六年級的新獨立學科。 香港政府聲稱透過持續學習,使學生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快速的發展引以自豪感 [1] 及建立 國民 身份認同,並以價值觀和態度為導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 國民 [註 1] 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 [2] 。 2012年9月8日前,教育局曾經計劃將此學科列為必修科於2012年9月新學年開展課程,稱為三年開展期, 香港行政長官 梁振英 表示,學校可以決定於同年、下年(2013年)或者後年(2014年)推行,此舉被反對人士指責為「先推行後檢討」。

  6. 自2021/22學年起,中四級開始推行的「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將原有核心課程中的通識教育更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以「達標」與「不達標」作為評核結果。

  7. 2024年起門檻大學聯招改為應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而取代通識教育科獲2級或以上,若過往曾應考通識教育科獲2級或以上將視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但不計算入學分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