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號. 撰文: 鄭鈞雄. 中風為本港第四大殺手,每年平均奪去逾3000人生命。 除了半身不遂、局部感覺麻木、言語不清等嚴重症狀外,輕微如視線出現重影、無故頭暈亦可能是急性中風症狀。 近年數字更顯示,中風患者不止集中在50歲以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人士,也有年輕化趨勢。 可怕的是,大部分人中風前均無先兆,而且發病急速,若未能在黃金4.5小時內搶救,大有機會造成永久殘障,因此任何人都應防患於未然。 腦神經科專科馮斌熙醫生 指出:「中風為殘障主要原因,其成因是腦部血管出現問題,引致腦細胞死亡,繼而出現一些症狀如身分乏力、口齒不清等等 。 」 中風主要可分為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和因腦血管阻塞而引致的缺血性中風,後者佔所有中風個案約八成。

  2. 2020年7月號. 撰文: 陳秀清. 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吞嚥困難,嚴重甚至昏迷或死亡……都是中風引起的後遺症。 這個由腦血管阻塞或爆裂引發的疾病,目前為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每年平均引致約3000多人死亡,尤其有風險因素的高危人士,更不能掉以輕心。 中風患者的年齡以50歲以上最為普遍,而肥胖、三高 ─ 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吸煙、高脂飲食、缺乏運動、年長等,都是引發中風的高危因素。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舉例:「例如高血壓,如患者血壓已飊升至極高水平,固然有可能引發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而血壓即使只有少許高,不予處理的話,長遠亦會令血管內壁老化。 膽固醇會在血管內壁積聚,形成斑塊,並有可能突然爆裂。

  3. www.healthaction.com.hk › html › taxonomy中風 | 健康動力

    中風為本港第四大殺手,每年平均奪去逾3000人生命。除了半身不遂、局部感覺麻木、言語不清等嚴重症狀外,輕微如視線出現重影、無故頭暈亦可能是急性中風症狀。近年數字更顯示,中風患者不止集中在50歲以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人士,也有年輕化趨勢。

  4. 運動後為何體重會變輕? 運動時,肌肉活動會產生大量熱能,人體要維持正常體溫,就得靠排汗來散熱,所以在炎夏從事劇烈運動時,排汗量可達公升之多。亦由於大量出汗的緣故,人在運動前後的體重就會有所不同了。

  5. : 2010年12月號 醫生: 吳廷英醫生(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 近二、三十年間,乳癌的個案不斷增加,由1983年的800多宗新症,增至2005至2007年間每年新症平均達2700多宗,增長幅度達二、三倍。 目前乳癌在本港女性癌症中排行第三,發病率為1/ ...

  6. : 2012年06 月號 醫生: 趙瑞華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 & 岑信棠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醫學研究發展,不斷改變人們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如以往以為治癌就必定令頭髮脫落、體虛力弱,但其實根據不同的期、患者年齡、健康狀況 ...

  7. 本港的發病率為平均每1000人便有3至4人,男女患者比例約為1比3,發病高峰年齡為40至60歲,但不可一概而論。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 指出:「臨床病例甚至有小至幾歲的幼兒及年長至九十多歲的長者。 類風濕關節炎的誘因可分為遺傳及外在環境因素。 「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相關家族病史。 研究發現:單卵雙生的兄弟或姊妹有12-15%均同時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雙卵雙生者的相關比率則為3.5%,比一般大眾在社區裡的發病比率3/1000為高,反映遺傳因素確實存在,但當然並非所有個案均為如此。 」有關遺傳因子存在於第六對染色體中的HLA-DR,當於特別序列的情況下,患者會較容易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 吸煙增關節侵蝕危機. 而外在環境因素亦會提升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