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6日 · 英國劍橋字典(Cambridge Dictionary)周三(15日)公布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意思為「(因生病或吸毒而)產生幻覺」,並為此字新增人工智能(AI)相關定義 「當AI產生幻覺,它會提供錯誤資訊」,以回應今年AI對世界的影響。

  2. 2020年6月25日 · 从米㚇聲。 」「糉」早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已有記載,有種食物叫「角黍」,又叫「糉」。 「粽」字估計最早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最遲在唐宋之間。 北宋《玉篇》、《廣韻》都有收錄「粽」, 為「糉」的俗體字。 後來的《集韻》及《類篇》,亦把「粽」當作「糉」的異體字。 由此可見,「粽」字在宋朝已經很流行。 「糭」 「糉」和「粽」都是形聲字,右邊的「㚇」、「宗」都是聲旁,至於有四點的「糭」,洪若震指出是錯的,他說,此字在古籍中極少出現;「糭」右邊加了四點的部件根本不成字。 為何「糉」會多了四點? 洪若震估計,第一是飾筆的原因,即寫字時多手加上去的裝飾筆畫;第二是糉與米有關,「乂」加了四點打斜看就如「米」字,民間較能接受。 在語源學上,洪若震個人認為,「稯」極可能是「糉」的祖先。

  3. 2022年4月2日 · 【明報專訊】正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經濟學的19歲香港學生葉晉瑋,以英文詩作《擦音》(Fricatives),力壓來自100個國家共7000多名詩人,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冠軍,更成為該獎項歷年來最年輕得主。 葉在港土生土長,得獎作品亦以港人難以克服的「f」和「th」發音為切入點,他接受大會訪問稱,希望可探討香港的變化,以及隨之以來的憤怒、沮喪和離散者內疚情緒。 現身處外國的他又說,本港正經歷移民潮,但非每名港人都可移居外地,故其作品蘊含「倖存者內疚」(survivor guilt)元素。 上 / 下一篇新聞. Omicron現混種 專家稱現防疫已夠 英「XE」變異株兩月763宗 港兩宗不屬.

  4. 2024年5月5日 · 那麼一個如何定義為正字或規範字呢?又或者「生活營造」團隊觀察到的「民體」是否有潛力成為規範字?徐剛不妄斷,只說規範字必須經過政府文件或權威字典確認,獲大眾承認其寫法。

  5. 2 天前 · 下一篇 上一篇. 考試履歷表:答題邏輯 活用至今. 圖1之1 - 經歷過文憑試的洗禮,鍾嘉琳深明一試定生死的壓力,以一句「無憾 . . . . . . 【明報專訊】鍾嘉琳自小讀書名列前茅,然而學校高手如雲,她自言「未係最叻嗰個」。 學校過往以文憑試報考英國頂尖大學經驗較少,自己格外緊張。 「大部分有意海外升學的同學,要不提早到外國,要不轉讀IB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較少人用文憑試成績報海外大學。 」鍾嘉琳說道。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6. 2021年2月10日 · 明報即時新聞. 牛年到。 牛力氣大性情溫馴,能拉車耕田,牛奶、牛肉可供食用,自古以來,牛被視作勤勞的動物。 除了「牛」字,原來以二牛組成的「牪」及「(上牛下牛)」,以及三牛組成的「犇」字各有意思,廣東話發音亦不一樣。 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蕭欣浩為《明報》電子平台組講解字義及發音。

  7. 2 天前 · 課外文言:四類常見題型 作答思維重溫. 圖1之1 -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同學升高中後,對文言題目總有無力之感。. 這學年我們讀了七篇課外文言篇章,今期歸納四類常見題型,統整並重溫作答思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