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4日 · 北角城市花園商場「北角城市中心」的地庫「城市金庫」,在2013年被發展商劏成300個舖位,由於所在的電氣道位置偏僻、特色欠奉,人流一直冇起息。. 去年卻變成一個「花生」甚多的死場。. 攝影:黃正軒. 2017年4月先有11名業主入稟法院,要求頒令取消買賣 ...

  2. 2021年8月31日 · 城市金庫」位於北角城市花園商場的地庫樓層,在2013年由麥浚龍的父親麥紹棠拆成300個蚊型舖位放售,全數沽清,套現逾8億元。 當時最貴的一個劏舖,呎價高達6.2萬元。

  3. 2024年1月16日 ·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北角城市金庫」最新錄得一宗地庫13號劏舖成交,面積約72平方呎,原業主於2013年以約189.2萬元購入,新近以22.5萬元轉手,呎價僅3,125元。

    • 「治療需要時間,不能一步登天」
    • 引導參與者造出講述自身的創作
    • 坊間藝術治療 停留於「用屋樹人分析心理」
    • 收費不能過於高昂
    • 問區議員不如問「臉書」?
    • 「香港人真是很需要人聆聽」
    • 「Ngo那扇門真的令人卻步。」
    • 藝術治療與殘疾平權

    跟梁靜韻在舖頭傾談,途人總會朝門外的黑板投下好奇目光:「藝術治療進行中,請安靜」,也有人探頭查詢,活像屋邨樓下「門常開」的區議員辦事處或互委會。然而,藝術治療並非具像的民生議題,街坊聽罷這裡的工作後,往往問說:「畫完幅畫後,你是否可以分析我的想法?」梁靜韻每次均會詳細解答,但累積下來不其然會想:「我們不是魔術師或者占卜師,治療需要時間,不能一步登天。」 現時香港並沒有設立藝術治療師認可的牌照制度,根據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資料,協會只得29位「專業會員」,意即完成碩士程度的藝術治療課程及訓練。

    藝術與治療,意思似乎顯然易見,但梁靜韻一再強調,「在藝術治療當中,藝術並不是必然發生。」她解釋,藝術治療師跟參與者通過創作活動,逐步梳理對方的情感及思緒,繼而探索情緒的起點,但方式並不一定與藝術有關。她曾經跟參與者撰寫日記,藉此抒發壓抑已久的感受及學習面對自身。寫日記與藝術沾不著邊,梁靜韻說藝術只是一門方法,重點是如何引導參與者講述自身的創作,並讓他們安然訴說早已困作一團的心內話。

    然而,坊間對藝術治療的理解,仍停留於「塗黑色等於傷心」或「用屋樹人分析心理」,這源於藝術治療還未成為社福界別的主流,梁靜韻更自嘲他們的工作「可有可無」,「非牟利機構很用心推動藝術治療,但奈何香港是一個看成果、講效率的地方,治療情緒不能用數字量度成效,在這個環境下,我們的需要並不急切,好像隱形般。」 梁靜韻理解現實的制肘,但不甘局限於主流。半年前,她跟朋友合資租用北角商場的鋪位,讓社區「看得見」這門治療。商場的早晚時間人流較少,她大多會安排這兩段時間進行活動,但仍難以避免鄰舖播歌,或學生於遊戲卡店外嬉鬧,「來得這裡,就要尊重其他小店的節奏,但我盡量把這裡佈置得最舒服及有充足的材料做創作。」為何不能於參與者的家中提供服務呢?「因為屋企承載了很多與家人的愛與恨,最理想的地方是一個較客觀的環境。」

    回想當初於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金匠學院修讀藝術治療,梁靜韻也曾想像治療師工作的地方理應光鮮亮麗,但自從於英國實習後,當地實踐藝術治療的模式教她重新審視這門工作。「我們會想像治療師在裝潢好靚的地方執業,但英國的中心就在街市樓上,或者設於民居附近,原來一切都跟生活很近。」 然而,一門專業要貼近社區,除了考慮選址,收費仍不能過於高昂。梁靜韻坦言:「我還在想怎樣取得平衡。」她不大願意透露收費金額,但坊間有治療師收取每50分鐘1600元,「當你面對長期病患者、基層家庭,怎會狠心收得貴?唯有接其他精神健康相關的工作來幫補。」

    英國模式於香港實踐並不容易,例如兩地對藝術治療的想像,甚或基本如尋找地區資源,梁靜韻均處處碰釘。曾經有位媽媽找上梁靜韻,希望她能替女兒提供服務,但二人家住上水,難以定期前往北角,「我發電郵到NGO、琴行、學校、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希望能夠租用它們閒置的地方,但通通沒有回覆。」

    傳統方法不及社交平台的威力,梁靜韻及後傳訊息到地區專頁,怎料得到大量網民回覆,「他們有地舖、辦公室、補習社,更有趣的地方是當我留言解答查詢的時候,有不少人私下發訊息給我想找人傾談。」她憶起,有位單親媽媽想了解,如何能夠跟女兒解釋離婚一事,還有義教補習導師詢問怎樣協助學生的情緒問題——這一則則的留言宛如碎片,讓梁靜韻猛然發現香港人的生活備受壓力的同時,更難以找到傾訴的對象。「我只是nobody (無名之輩),但他們都樂意將私密的事情告訴我,證明香港人真是很需要人聆聽。 」

    處於高壓城市,情緒問題散落於社區處處,但政府每年投放數以十億元於社福資源,為何卻不是市民得以依靠的支援網?「NGO 那扇門,對人們來說真的很卻步——如何尋求相關資源、處理繁複的行政手續,我們並不是輕易就能找到人幫忙,所以找NGO幫忙真的需要很大勇氣。」 梁靜韻發現,社區支援的資源多但分散,她舉例說:「如果家人突然有腦退化症,應該在哪裡做測試或尋找服務呢?你隨便問一個市民都不會知道。」

    由人們對傾訴對象的渴求,以及NGO難以觸及等現實的困窘,肯定了梁靜韻將藝術治療落戶北角商場的決定——除了讓服務能變得觸手可及外,這裡亦盛載她更遠大的願望。「生命中有兩件事很重要:藝術及關注殘疾的議題,如今希望通過跟殘疾人士做藝術創作及討論,讓他們認識身份認同及權益問題。」 今年五月,梁靜韻將赴台灣參與殘疾人士平權會議,與各地團體分享及討論殘疾人士的權益,並會籌辦讀書會,讓外界認識殘疾——這種種已走出藝術治療的工作,從政策、環境規劃思考如何為殘疾人士爭取更多。然而,作為藝術治療師又怎樣發揮自身的角色呢?「面對政策,無論任何人也有一大堆無力感,但至少現在我有一個據點,運用自身的專業去做精神健康,或殘疾議題,做一些我相信的事去應對這個世界。」 梁靜韻五年前於復康機構專責藝術推廣,開始接觸智障及殘疾...

  4. 2020年1月31日 · 昨日(30日)北角城市中心發通告指,昨下午約1時半二樓一間診所報稱發現一個疑似個案到診,診所立即向衞生署呈報,該名人士之後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5. 2022年11月26日 · 今年聖誕節有恐龍睇! 北角匯由11月22日至2023年1月2日期間,以「十二隻恐龍過聖誕」為主題,推出《十二隻恐龍過聖誕》主題裝置,並設有6大打卡影相位,必影25呎高巨大頸傘雙脊龍聖誕樹及翼龍拱門! 活動期間,12隻品種恐龍將登陸商場各個地點,包括副櫛龍、劍龍、三角龍、甲龍、翼龍、厚頭龍等,齊齊陪大家過聖誕! 此外,在北角匯2期地下露天廣場近「咖吔Kaya」門口更有換好聖誕裝束的戟龍,將會於大門迎接大家,打卡一流。 + 2.

  6. 2022年1月9日 · 【商場優惠】政府宣布1月7日凌晨起禁止所有食肆晚市禁堂食,全港多個商場紛紛推出消費及外賣自取優惠,包括北角匯、大埔新達廣場、荃灣廣場、沙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