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心理衛生會2012年起每兩年做抑鬱調查,2022年因疫情暫停,延至去年5至11月進行,透過網上和街站訪問2904名年滿18歲港人,填寫PHQ-9評估抑鬱和焦慮徵狀,以27分為滿分,10分或以上屬中度抑鬱,滿15分屬嚴重抑鬱

  2. 2021年1月21日 · 香港心理衛生會去年8至9月訪問1336人,發現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較2018年同類型調查上升27%;其中18至44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 研究又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受訪者佔9%,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 ...

  3. 2021年1月22日 · 【明報專訊】有調查發現,受政治環境及疫情影響,估計患抑鬱症並需要接受治療及輔導的受訪者比例再創新高,由上一次調查的6.7%增至8.4%,其中18至2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最高。

  4. 2023年7月6日 · 據本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1.2%15或以上人士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抑鬱症 ,女性比例(1.7%)高於男性(0.8%),而55至64歲的人患病率最高(1.7%)。

  5. 2022年10月10日 ·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委託東華學院護理學院調查,在8月訪問1147名12以上市民,發現本港整體開心指數,以10分為滿分有6.59分,當中最開心年齡組別仍屬55或以上人士,今年錄得7.16分,較去年多0.42分;最不開心年齡組別則為12至18歲

  6. 2022年4月24日 ·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發現,18至30屬高危群組,近六成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焦慮,有近半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抑鬱及壓力。

  7. 2023年9月4日 · 今年38歲的思敏,在高壓家庭及校園欺凌下成長,19年前開始先後患上思覺失調、抑鬱症及驚恐症。 她在2016年首次計劃輕生,寫下遺書,相約好友吃飯道別,幸朋友察覺異常,慰問了一句:「你是否想自殺? 」那刻她當場嚎哭,且接受對方勸告打消念頭。 然而,她在2017年經歷好友輕生過世,既自責又遺憾,導致抑鬱復發;2018年中,思敏常常出現幻聽:「我站在商場圍欄,覺得地下有人對我說:『下來吧,你跳下來會很舒服! 』」她察覺到病情復發,自行往急症室求醫。 同年8、9月,她跟家人鬧翻,被送往醫院,在病房以牀單3度上吊。 思敏在精神科病房留醫4個月後出院,在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接受輔導,再加入「同路人」支援小組,遇到其他面對喪親之家屬,才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時至今日,思敏仍在接受治療,每天服用3種精神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