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日 · 2018 年 11 月 1 日. 0. 1413. 「我們結婚好嗎? 我會愛你一生一世。 」要說愛情是許多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也並不為過,情到深處時,從情侶關係走入婚姻關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姑且不論結婚時的年齡,臺灣的結婚率(結婚對數/年中人口數)其實不低,依照內政部統計處二 一七年十二月公布的統計數據,二 一六年全球19個國家中,臺灣的結婚率名列第4,也或許是因為華人有著「每段人生階段,都有其應該有的樣子」的傳統習性,使得華人國家在前5名分別拿下了3個席次。 內政部統計處的統計資料亦顯示,在19個國家中臺灣的離婚率(離婚對數/年中人口數)名列第5,而臺灣近五年平均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的比率是2.75:1,可說是每誕生3對夫妻的同時,亦產生1對離婚怨偶。

  2. 2023年5月1日 · - 2023 年 5 月 1 日. 0. 261. 2022年,全球獲得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雙冠獎的壽險團隊長僅有25位。 本次《Advisers財務顧問》特別邀請到大陸中信保誠人壽「鋒家族」資深行政總監李衛紅,為讀者分享近3年面對疫情,團隊在面對人力流失挑戰中,如何選對人才、並藉由團隊力量,讓夥伴提升附加價值,維持競爭力。 CIA500「雙冠獎」榮譽,意即當年度同時獲得CIA500皇冠獎及桂冠獎。 自2019年起,大陸中信保誠人壽「鋒家族」資深行政總監李衛紅連續4年榮獲CIA500雙冠獎,這是一個相當不簡單的成就。 尤其大陸保險業在近幾年面臨人員嚴重流失的問題,鋒家族也無法倖免。

  3. 2019年11月1日 ·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臺灣人晚婚又晚育! 根據內政部調查, 臺灣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齡近幾年持續攀新高, 二 一八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5歲、女性為30.5歲; 二 一八年第一胎女性生育年齡已來到30.9歲。 晚婚、晚育儼然成為一種現代的常態與流行, 造成多數人的人生都在往後延。 瞭解晚婚、晚育可能會對產婦及小孩造成的風險! 更有隱性風險潛藏在其中, 風險絕對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來得嚴峻, 面對這些風險,我們又可以用什麼方法去規避? 詳細內容請見 ↓. 雙晚時代. 懷孕計畫延後,應該注意的高風險. 上一篇文章 觀念引導4方法,吳善國入行第一年就拿下國際龍獎IDA. 下一篇文章 優化客戶體驗,驅動客戶滿意度的6個關鍵因素.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4. 2023年7月1日 · 「我算是一位身障人士! 」在期間,她共經歷4次住院及7次手術。 然而這樣巨大的變故並沒有將她打敗,不僅繼續從事保險業,更報名參加鐵人3項: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鄭淑娟只為了讓她的客戶知道,她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也正因此,鄭淑娟成了客戶口中的「鋼鐵娟」。 會對保險事業如此堅定,是因為鄭淑娟想透過保險完成她的使命,也就是孔子在《禮記》中提到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鄭淑娟將上述內容及得獎紀錄等搭配圖片,整理成一張獨一無二的心智圖名片,這張心智圖與純文字相比,無疑更可以走進客戶的內心,也會留下更深的印象。

  5. 2019年11月1日 · 最近《俗女養成記》的熱播,年屆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也沒有老公沒有小孩,引發許多觀眾的共鳴。 臺灣民眾愈來愈晚結婚,根據內政部調查,二 一八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5歲,女性30.2歲;反映出年輕人通常不會像過往觀念,將結婚生子放在人生首位。 現代雙薪家庭普遍,現代女性為了事業黃金期,往往會選擇將生育年齡往後,6都婦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都超過30歲,其中以臺北市32.44歲最高。 當現代人把晚婚晚育當成正常現象時,卻忽略其背後潛藏的危機。 為何晚婚與晚育會成為主流? 一、臺灣生育率低迷最重要的原因,是結婚率持續下降. 在臺灣討論生育率,無法與結婚脫軌,和歐美的情況大不相同的是,美國約有40%為非婚生子女、北歐約50~60%,臺灣非婚生的比例只有4%。

  6. 2020年9月1日 · 不婚儼然對全球已開發國家來說是確實存在且不容忽視的現象。 為什麼不婚? 這是一個包含許多細項原因的大問題,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對於民眾結婚原因的研究報告指出,可從個人因素及社會因素探討。 單就個人因素來說,包含了「個人背景條件」及「主觀婚育預測」兩項。 個人背景條件影響結婚率的因素:「婚姻價值觀」的轉變。 現今大眾多強調個人自由及自我主張,因此對於婚姻皆希望能夠滿足自己的期待而較少妥協;再來「教育程度」的普及使兩性得以平權,女性亦能一展長才而不用倚賴男性生活;另外由於教育程度提升及追求工作上的自我實現,形成普遍晚婚的現象,「年齡」同樣是影響結婚率的因素,29歲彷彿是女性結婚意願轉變的分水嶺;同時「職業與收入」亦是因素之一,高成就的女性較難找到適合的對象。

  7. 2021年3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在申報綜所稅時,2020年雙方尚無配偶關係,就必須分開申報,若誤將雙方列報為配偶,即違反所得稅法規範,未來須補繳稅額。 也就是應以所得年度的婚姻關係是否存在,來判斷是否合併申報或列報配偶免稅額。 舉例若去年(2020年)還沒有婚姻關係,今年(2021年)申報綜所稅時夫妻就須分開申報,明年(2022年)申報綜所稅時,才能列報配偶免稅額與相關扣除額。 若夫妻分居卻尚未辦理離婚,則應該在申報書上勾選「分居」。 婚姻關係的各個狀態報稅情況以下分別說明介紹: 夫妻所得稅如何申報? 依據所得稅法的規定,夫妻雙方均有所得時,計稅方式雖然可以採行分開計稅,然而,申報的方式原則上必須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