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日 ·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都有病例及死亡案例發生,並且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民眾應該對疫病建立正確認知,並且培養風險規避的保險觀念,理性分析,避免陷入恐慌。 同時臺灣各家保險公司皆以從寬認定為原則,未將新冠肺炎列為除外責任,且保戶若是確診入住負壓隔離病房亦比照加護病房認定。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往往是形容生命頑強或是麻煩事不能盡除,用作形容現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雖不能說是完全精準,但卻能切中許多人的感受。

  2. 2020年6月1日 · 危機1. 自身活動量被迫下跌. (1)辦公室大樓和校園封鎖民眾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辦公大樓和學校對於沒有員工證和學生證的民眾進行封鎖,國泰人壽專北二區部專招板泰通訊處行銷總監林淑貞就表示:「以前大學不太有管制,但現在都進不去了! 我的教授客戶還要額外給我『貼紙』,才能讓我進去校園找他。 (2)客戶希望保持距離 :處於疫情這種非常時期,不少民眾不願意與人面對面接觸。 簡素秋就笑言:「有一次我與客戶相約,我的客戶跟我說:『我們別約室內,約室外吧! 空氣比較流通。 』我們倆就約在松山車站外的廣場椅子上討論保單,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危機2.

  3. 2020年10月1日 · 1.健康及生命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5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95萬例。 此外,還有非常多未記錄的無症狀患者,代表著,真正的數字可能更高。 由於此次疫情是世界衛生緊急事件,因此目前民眾的醫療費用大多由各自的政府支付,可一旦疫情成為常態之後,治療費用可能就需要患者自理了。 不得不說,這筆治療費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有的甚至超過了一般重疾治療費用。 更可怕的是,重疾不會傳染,這種病毒卻是一人患上、眾人遭殃,風險係數已不能以個人來計算。 所以藉由此次疫情,我們應該把這些真相和客戶分享,讓他們有所防範,不至於再次面對同樣事件時措手不及。 因此,一個完整的涵蓋住院、醫療及生命保障的方案,絕對是當下所有人都必備的。

  4. 2022年2月1日 · 冠疫情主要是增加了消費者對健康、身故和財務穩定的風險意識,因而有效帶動壽險與健康險的保險需求;此外,也由於國際貿易受到影響而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提升,以及因居家辦公而提高網路資安風險,同樣使得企業對產險的風險意識提升。 數位化線上交易需求增加── 事實上在2020年,全球網路寬頻的流量大幅成長了51%,想必2021年的使用量將會提升得更高。 數位化的生活習慣成為常態,已經改變了經濟運作模式,自然使得消費者能快速適應保險行銷的線上通路,也加速線上通路的成長,未來對消費者而言,保險業將能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 就全球市場來說,如果一個地區有著健全的數位化基礎設施,有較高的數位普及度,即可預見保費收入的成長也會較高。

  5. 2021年4月1日 · 以新冠肺炎疫情為首,保險業的環境正在不斷變化,這可能造成夥伴的適應不良而離去,卻也帶來了增員的契機。. 後疫情時代下,團隊主管該如何將人才「開源節流」,維持團隊績優占比?. 考驗著每位團隊主管的功力。. 在大環境變得愈加不確定的 ...

  6. 2022年11月1日 · 近來因為疫情與國際情勢等各種原因,保險銷售遇到了許多難關,不免也讓許多業務員與團隊感到焦慮。 然而,光是焦慮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還得分析業績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學習,將業績問題迎刃而解。

  7. 2020年6月1日 · 對於在疫情期間仍能達到自己的業績水準以上,簡素秋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滾石不生苔」。 從業二十四年來,她都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所以就算疫情這個「小小的意外」,也僅是讓滾動的速度變慢,但卻不會令自己停止。 「今天的新增病例是……」,只要打開電視或網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是這段時間臺灣民眾螢幕上的共同畫面,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際,人心惶惶,而保險是一個關於「人」的行業,業務人員的業績也因此備受考驗。 根據臺灣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二 二 年一月~三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7,832億2,400萬元,較去年度8,715億5,600萬元減少10.1%;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2,170億1,300萬元,較去年度3,483億3,300萬元減少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