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時有這樣的調查結果,就是父親跟孩子的親子時間,因為工作忙碌而很少,有甚至是因早出晚歸而只能跟孩子在他熟睡後看一眼、吻一吻的接觸,要到周末時才能共享天倫。 在孩子的小時候,太太們常是跟孩子接觸得最多的

  2. 2020年10月22日 · 發佈時間: 2020/10/22. 胎兒夭折是父母椎心之痛,然而在香港現行的法例下,未滿24周的離世胎兒不屬於人類遺骸,未能獲安葬在墓地或在紀念花園内撒放骨灰。 作為本港最具規模的私營墳場營運機構之一,為滿足社會需求,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於2019年1月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興建了轄下首個專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或撒放骨灰服務的花園,名為「寧馨園」。 「寧馨園」從命名至環境設計意念都別具心思,名字出自《晉書·王衍傳》。 「寧馨兒」,代表美好的孩兒。 紀念牌匾採用蜂巢六角形設計,寓意如家般安全、安穩,配合園林和小蜜蜂的裝飾細節,儼如孩子的遊樂花園。

  3. 2016年11月21日 · 小女孩從診症室出來,邊走邊放聲大哭,媽媽在身旁安慰。從安慰到不高興,從不高興到不滿,從不滿到反感,是因為小孩一直不停對媽媽的話加以反駁;她不接受、不思考,覺得自己沒有問題。 小孩子打完針會哭一會兒是常

  4. 一位婆婆之前入住港怡醫院期間正值生辰,但她因身體狀況未能出院,所以其家人希望邀請親朋好友到醫院為她賀壽。當時疫情還未發生,同事們與其家人商討後,決定為婆婆舉辦一個小型生日晚宴,讓她留院期間也可快樂地度

  5. 2021年4月10日 · 兒童醫院懷疑發生一宗醫療失誤事件,一名患有先天性「心漏病」的2個月大男,上月底於該院接受修補手術後出現併發症,很大機會須終身植入心臟起搏器。

  6. 2020年6月10日 · 來自香港的母親Olive與德裔丈夫婚後育有一女Livia,一家三口原定居英國,生活穩定,惟Livia滿2歲後卻患上罕見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第七型」,接受化療後病情雖一度穩定,但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醫生

  7. 2023年9月14日 · 一名36歲小學男教師因出現突然暴瘦及皮膚變黃等症狀,經求醫證實患上第3期胰臟癌,胰臟頭部出現一個約4厘米的腫瘤。 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他果斷表示:「要盡快開始治療,因為好多人要照顧。 」當中包括一眾在學校等待他回校上課的學生,他反覆強調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耽誤同學的學習進度,最令他放不下的還有妻子及3名孩子,「我不敢想像自己病逝後,太太和小朋友怎樣生活下去......」 同場加映:Healthy Life. 難忘抑鬱伯伯照顧病妻 入院「唞氣」年初二出院輕生 80後社工:情緒困擾非「一粒藥」可解決. 病情達第3期 難手術切除.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向《晴報》講述上述個案,該名36歲的男子本身為小學教師,與妻子育有3名小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