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7月18日,大嶼山大澳鄉事委員會在大澳棚屋貼出「同心抗疫,非本區居民,請勿進入」告示,呼籲市民切勿進入居民範圍。居民擔心街道人頭湧湧會增加感染風險。而西貢有區議員拉起「回頭是岸,留家抗疫」橫額,呼籲市民盡量留在家中 [248]。

  2. 節目邀請深圳及香港的專家連線對談分析疫情發展探討抗疫方案節目直擊 青衣 方艙醫院 及 啟德 隔離設施,以及講解隔離措施安排。 節目亦會介紹各種 快速檢測 ,到深圳的快速檢測包生產廠房採訪。

    • 歷史及發展
    • 2020年時的各方意見
    • 相關條目

    2020年5月,香港大学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认为,粤港澳已有條件放寬跨境限制。他还同时认为,香港政府可引入澳門及中国內地部份地區的「健康碼」,以代替现有的檢疫措施,而且健康碼手機程式已包括核酸檢測報告在內,跨境者毋須再出示一紙健康證明。 6月1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表示將公布粵港澳三地互認健康碼的詳情,以恢復粵港澳三地人流。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及澳門政府商討將近達成協議,如三地達成協議,且疫情又持續穩定,则最快在一周内公布具体信息。而公布健康碼的详情则一度推迟。有媒体称详情公布时间再推迟至6月27日或28日,惟澳门不在互认范围内,现阶段只可用作粤港通关,待试行顺利后,再把澳门纳回计划内。由于香港疫情进入7月有所反覆,“香港健康码”将押后至8月推出,粤港澳健康码互通计划亦会重新研判。 ...

    建制派

    2020年8月9日,多個建制派政黨,包括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經民聯代表召開聯合記招,建議推出健康碼互認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病毒防控。经民联更明确提出限制未有健康碼的人士,于14天内出入食肆、商场等公共地方。

    醫學界

    1.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认为,以健康碼作防疫措施「無任何科學證據」,其他地方並無相關成功經驗,亦與流行病學分析存在矛盾。2019冠状病毒病的潛伏期不定,假如檢測時無發現,但其後病發前四處去結果引發超級傳播的話,無人能夠負責這並非政見問題,而是有害防疫,科學上不可接受。梁又認為,若要回復如常,先要「撲火」控制好今次疫情,同時要防止輸入個案。 2.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若健康碼要發揮作用,至少要每星期接受檢測,才能確保對病毒呈陰性。蔡堅指,若不能做好配套,健康碼只會淪為「有錢人的活動」。 3. 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提到,所有足跡均可被政府記錄使用,即使民主社會都一樣會有爭議,被人一掃便得知行蹤,感覺非常不安全。医管局员工阵线的主席余慧明則批评,港府至今不落实全面封关,继续豁免部分入境人士的隔离检疫要求,无法从根本上堵截病毒。港府推行的限聚令、健康码等,都不是防疫措施,而是限制市民自由的“政治幌子”。 4.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也表示,这并非好的“解封策略”,更直指健康码不是防疫措施,而是经济安排。他认为目前应检视边境的漏洞并尽快堵塞,令社区不再出现传播链...

    飲食界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批評政府完全不知社會現況,假如食客以為自己无事,然後再次爆發疫情,結果無人能夠負責,又反提議封關抗疫才是最重要。

  3. 2020年4月5日 · 7月18日大屿山大澳乡事委员会在大澳棚屋贴出同心抗疫非本区居民请勿进入告示呼吁市民切勿进入居民范围居民担心街道人头涌涌会增加感染风险

  4. 節目邀請深圳及香港的專家連線對談分析疫情發展探討抗疫方案。 節目直擊 青衣 方艙醫院 及 啟德 隔離設施,以及講解隔離措施安排。 節目亦會介紹各種 快速檢測 ,到深圳的快速檢測包生產廠房採訪。

  5. 2024年5月11日 · 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大流行的一部份。. 2020年1月23日, 卫生防护中心 正式宣布有一名于1月21日从 武汉 出发在 深圳北站 转乘 广深港高铁 抵港的中国内地男旅客确诊 [1] ,揭开 2019冠状病毒病 在香港流行之序幕 [8] 。. 2月4日 ...

  6. 相關爭議. 中小企紓緩措施. 疾病名稱. 相關條目.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 是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大流行的一部份。 2020年1月23日, 衛生防護中心 正式宣布有一名於1月21日從 武漢 出發在 深圳北站 轉乘 廣深港高鐵 抵港的中國內地男旅客確診 [1] ,揭開 2019冠狀病毒病 在香港流行之序幕 [8] 。 2月4日,香港首次出現3宗本地感染個案, 病毒 正式落地生根 [9] ,之後陸續發生數波較多人受感染的疫情,2021年疫情曾經一度受控及有多個月無本地個案,但疫情在2022年元旦後再度復熾,傳染性極強的 Omicron變異病毒BA.2亞型 於2022年1月由 檢疫酒店 流入社區後急速擴散 [10] ,2022年農曆新年後疫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