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本人4X歲剛喪偶女兒只有一歲希望可以幫我善用老公留下的積蓄帶大女兒。 我月入5萬5,這刻擁有現金700萬,40年樓港島東區400呎單位欠銀行$390萬,按揭25年,由於方便父母支援,出租$16500,搬去將軍澳$21000。

  2. 2023年10月20日 · 我近排遇上一個非常嚴重嘅問題我先生喺屋企經濟支柱本身有一層市值七百萬嘅自住樓我地有一個初生女兒最近他遇上騙案。 呃咗層樓之餘,現金,名錶,都通通呃到一無所有,而家所有嘢都要重新嚟過,而家搵緊樓租,大約一萬五千蚊租金,佢月入七萬。 另外,我地有買泰國樓,在銀行借貸進行,但之前地產商因疫情倒閉,泰國樓嗰度比咗一百萬,每月仲要攞一萬蚊去還錢,想請問現階段可以怎樣處理? 非常之徬徨無助。 係咪只好扣除曬所有開支,重新一蚊一蚊咁儲起,再另作打算? 非常感謝你嘅回覆! 另外本身我自己有數十萬積蓄,但係騙案裏面都比先生取走,現在現今只剩八萬元,現在只是家庭主婦,並沒有任何其他收入。 個案重點: 月入$70000. 夫婦加一個初生女兒. 被騙去所有身家. 泰國樓發展商倒閉. 重點目標:

  3.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蕭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曾有一名70多歲的吳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吳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權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吳伯趕出家門,令吳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吳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4. 2020年5月15日 · 女兒今年踏入5歲自她3歲起小珍便已給她零用錢助她建立金錢觀。 她認為對小朋友的理財教育,最重要先形象化「理財」,要有具體的收入及支出。 「你要教小朋友如何花錢,但你不讓他管理一筆錢,很難讓他們形象化理財這件事。 」她會給予女兒零用錢儲在錢罌內讓她決定如何花費同時建立女兒儲蓄習慣小珍教女兒理財有一個方法相當特別就是當女兒的老闆」,根據她的表現而出糧」。 小珍會不時帶同女兒到工作場地,並介紹老闆給她認識,了解媽媽賺錢的方式。 小珍自言不愛買玩具給女兒,如女兒想要玩具,則會動用錢罌內的儲蓄。 有次女兒的儲蓄不夠,便要求小珍為她付款。 小珍於是跟女兒說:「你想買的東西要自己付錢,媽媽的錢也是努力工作所得,如你要乖才能有零用錢一樣。 」讓她明白世上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

  5. 2022年1月20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2/01/20 15:05. 最後更新: 2022/01/20 16:50. 分享: 投資回報不似預期,要懂得適時重整投資組合。 有讀者今年36歲,剛結婚並開始計劃生育,公屋出身的他憑個人努力已成功置業,分別有一個自住單位及一個收租單位。 不過,他在股市輸多贏少,希望10年內累積千萬流動資產,應怎重整投資組合?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答。 讀者: 你好,本人36歲,做生意,剛結婚計劃生育中,因疫情這2年生意一般,股票多數都是幾年前買入,包括建行 (00939) 及碧桂園 (02007) 等,一直跌但無再入,去年入了ATMX,想收復失地怎知今年更差。 本人希望不計物業,可在10年內有1,000萬元股票或現金。 資產. 現金:53萬元. 持股如下:

  6. 2021年12月10日 · J Lou笑言媽媽是個傳統的母親,當初開始拍YouTube時,雖然媽媽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 由於父母都是生意人,感受過事業不穩定的時候,因此不希望J Lou有一樣的人生。 「在我成長期(媽媽)不斷提醒我長大後要做醫生或律師,要找一些穩定的工作做。 YouTuber工作不穩定,有機會沒有收入,需要靠做副業維持,但亦有機會薪酬可達6位數字。 J Lou直言,在網上可以找到醫生薪酬的統計數字,但做YouTube或Instagram是一個新職業,網上不會有這些數字,所以有時她也要說服媽媽自己現在做的工作也是一份「正當」職業。 未畢業已儲錢搬出來住. 香港租金昂貴,打工仔都未必人人有能力搬出來自住,何況是個大學生?

  7. 2021年3月17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3/17 13:43. 最後更新: 2021/03/17 14:19. 分享: 相信提起「契媽」Catherine Wood,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她所主理的主動型ETF,尤其是旗艦ARKK,更是不少年輕一代投資者的「信仰型」基金。 她管理的主動型ETF,以投資高新科技為主題,受2020年疫情所催化,基金價格以倍數上升,所以完全具備吸睛及吸金的原素,亦可以理解年輕投資者為何視若神明。 80年代出道 基本功穩健. 不是想歌頌她的豐功偉績,其實如果細心翻查她的履歷,就會明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道理。 「契媽」於2014年入主ARK Invest。 之前在美國其中一家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聯博(AB)擔任環球主題策略的投資總監長達12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