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79年,新界事務司 鍾逸傑想在18個香港新市鎮成立婦女互助組織賢毅社,其助手劉李麗娟是晚吳藹儀兩屆的港大學妹,她找吳藹儀複閱賢毅社的憲章,由此第一次與香港政府打交道。

  2. 吳靄儀在1983年12月號《明報月刊》和1984年3月《南華早報》(英語)發表兩篇贊同香港獨立的文章,[16] 後來在2016年起被香港傳媒翻出來談論。 [17] 保留目前這種不受中、英政府干預的實際自主,則事實上只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獨立。

  3. 2018年8月23日 · 特區政府以居權證設限的做法,不但違憲,吳靄儀指出,這是以行政手段剝奪了港人子女來港居留的憲法權利,妻離子散是人間大苦難,但最大的不公,卻是當權者公然破壞法治原則,擅自修改法例以滿足一己私欲。 「為甚麼爭取居港權時我們對葉劉(淑儀)有咁大意見? 因為你推行這政策,令很多人妻離子散,會死㗎,會癲㗎,係咪? 」吳靄儀稍稍提高聲調,慨嘆維護法治向來是淒涼之事,「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你可以冷靜地爭辯法律,但法律不是冷的,它是人世間嘅嘢,是關乎人的,我希望將人的感情和生活,都放回法律中去。

  4. 2021年4月21日 · 許鞍華與吳靄儀在港大讀書時都住在何東夫人堂,兩人是長年莫逆。 97 年許鞍華與崔允信一起合拍紀錄片《去日苦多》,除了自述身世,也邀請兩位好友吳靄儀與詹德隆分享成長點滴,抒發他們這代人面臨 97 大限,百感交雜的無奈。 電影先拍攝香港街頭,突然聚焦一張海報,是支聯會「六四八周年」的民主大遊行,97 當年六四未過十年。 吳靄儀憶述她在大圍的鄉村長大,八歲就耽讀金庸小說,十一歲就已經投稿。 武俠小說讓她自小嚮往中國的道德精神,「做人係要點嘅呢? 」俠之所以為俠是因為情操。 * * *. 一、 要去旁聽 8.18 遊行案裁決,清早起床是不夠的。 筆者已經在 5:30 出門,結果淪落得排第二十八,能進內庭的名額僅三十,差點就被拒之門外。 排頭位的先生解釋,名列前茅是靠昨晚九點報到換回來。

  5. 2021年12月29日 · 4月29日,香港“東網”消息,吳靄儀被判入獄12個月,但獲緩刑。2022年11月25日,香港特區西九龍裁判法院裁定吳靄儀等6人“沒有在指明時限內申請註冊或豁免註冊社團”罪名成立。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8年8月8日 · 吳靄儀認為,(主權移交)初期港府仍會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與民意,並據之調整政策,公眾亦對投身公共事務的專業人士,有著極高信任。

  8. 2020年8月25日 · 吳靄儀1983年12月發表那篇文章時,中英談判大局已定,1997年香港肯定要轉移主權,香港人除了移民之外,相當一部份人在無奈接受現實之下,盡量想辦法保持香港人珍惜、香港賴以生存的制度、權利和自治結構。 這也就是接受「民主回歸」者的思想背景。 吳靄儀1983年文章指出,長遠來看,香港人要看清楚,就是要接受共產政權,做個共產制度下的中國人,不要自己騙自己可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因為,對共產黨來說,權力最重要,權力絕不容許讓渡,共產黨從來不實行民主,實行的只是虛假的「民主專政」。 因此,她認為只有香港獨立,才是唯一出路。 但在當時,「提出各種解決香港前途方案的每一位論者,幾乎都開宗明義先說『香港當然不可能獨立』。 由此可見──香港獨立這個意念相當普遍,但害怕這個意念的現象也相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