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4日 · 軋空 (英文:Short Squeeze) 意思是做空投資人預期股價會下跌,但實際上股價卻大漲,被迫平倉或持續買入標的股票回補,或者受到保證金追繳被迫平倉回補等因素,導致股價暴漲的狀況。 軋空 (英文: Short Squeeze)又可以稱為逼空、空頭擠壓, 股票市場一般人都是 做多 (透過股票價格上漲獲利),但是也有部分投資人是 做空、放空 (指透過股票價格下跌獲利)。 不知道什麼是放空 (做空),可閱讀: 放空是什麼意思? 如何操作? 做空投資人若是預期未來價格會下跌,就會向券商「借股票拿來賣」, 未來再買進股票償還、從中賺取價差,這在股票市場中稱為 融券 。 如果對融券不了解,可閱讀: 什麼是融券? 融券賣出股票時,若 維持率 低於一定比例 (台灣是130%),可能會被「軋空」,

  2. 2016年3月31日 · 做空(放空) Short意思是預期看跌的操作下跌會賺錢上漲會虧損。 多單:意思是看漲的投資或投機部位。 空單:意思是看跌的投機部位。 多頭:指市場近期正在漲(也稱為牛市)。也有看漲、持有多單部位的意思。 空頭:指市場近期正在跌(也稱為熊市)。

    • 美聯儲fed2022縮表日期快訊
    • 縮表是什麼意思?
    • 縮表如何進行?
    • 縮表跟升息之間有什麼關係?
    • 縮表 vs 減少購債
    • 縮表對股市、債市、金融股有哪些影響?
    • 歷史上的縮表
    • 快速重點整理:縮表有什麼影響?

    2022年5月宣布,委員會決定從 6 月 1 日開始縮減持有的公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 未來3年預計共要縮表約3兆美元,佔目前聯準會總資產約三分之一。 1. 針對公債: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300億美元,實行3個月後(9月)提高到每月600億美元。 2. 針對MBS: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175億美元,實行3個月後(9月)提高到每月350億美元。

    縮表 (英文: shrink balance sheet )意思是縮減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縮表」代表縮小Fed的資產負債表,白話來說就是把它印出去的鈔票慢慢收回來,這是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做法,目的是調節過熱的經濟或是抑制通貨膨脹。 一般常聽到的 量化緊縮(QT, 全名Quantitative Tightening),就是縮表的做法,與量化寬鬆QE是完全相反的操作。

    聯準會常見的縮表執行方式:停止把到期債券的本金所得再投入購買新債。 舉例來說: 如果這個月債券到期金額價值100億美元,代表這個月結束時,會有100億美元市場上的資金需要償還本金,從市場流回到聯準會。 一般情況下,聯準會原本會在債券到期時增加買100億美元新債,讓這筆資金重新流向市場。 當聯準會希望減少資產負債表,只要停止把這100億美元再投入買新債,那麼市場每個月就是減少了100億美元的資金, 如此持續執行,就可以逐漸減少它的資產負債表。 除此之外,聯準會也能透過向銀行及社會大眾賣出手上持有的債券以收回資金。

    在縮表的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升息,這些都同屬於緊縮的貨幣政策, 如果要了解詳細的升息機制,可閱讀:升息教學懶人包 但縮表和升息是兩件不同的事,也並非絕對會一併發生,實際啟動哪一種方法是根據當下的經濟環境決定,不過通常在採取貨幣緊縮政策時期都是雙管齊下搭配使用。 當央行升息的時候,民眾存款及貸款的利率都會跟著提高,因此民眾及企業會更願意傾向把錢存在銀行,減少投資跟消費、要求更高的投資報酬,市場上的熱錢因而變少。 如此一來,可以跟縮表一樣達到調節經濟過熱或是抑制通膨的效果。 升息政策比較激進,縮表比較和緩 雖然兩者都屬於緊縮政策,但升息的影響通常會比縮表來的大,也屬於更加激進的政策。 反之,縮表雖然也是緊縮政策,但會比升息更和緩一點。

    另一個與縮表很相似的操作,叫做減少購債(或縮減購債)。 1. 縮表:停止購買新債,甚至出售債券資產,讓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減少。 2. 減少購債:繼續購買新的債券,但減少購買的量,央行資產負債表仍會繼續擴大,只是擴大速度減緩。 減少購債聽起來跟縮表很像,都是減少買新債的量, 但是減少購債是指在量化寬鬆的擴表階段,執行購債時買的少一點,例如原本每個月買100億減到買50億的新債,但實際上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仍在隨時間擴大,指是擴大速度減緩。 而縮表則是停止買新的債券,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隨時間減少。 減少購債與縮表相比,減少購債又屬於比縮表更加溫和的緊縮手段,在減少購債之下,市場仍屬於擴表寬鬆的狀態。

    縮表會使得金融上流動的貨幣減少,勢必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下圖是Fed資產與威夏爾5000指數的走勢比較圖,就可看出美聯儲資產和股市的關係,在走勢上確實可能存在一些關聯性, 不過這不代表美聯儲資產「必然」能夠影響股市,因為市場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但若能夠觀察與理解美聯儲資產可能會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也能夠讓我們在投資時多點資訊來判斷走勢。

    要查詢美聯儲歷年來的資產變化圖表,可以在Economic Research這個網站上看,每週三都會更新最新數據。 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02年以來,Fed的資產一直都是不斷的往上升,近年來只有1999年及2017年有出現過縮表。 (因資料限制,1999年的縮表沒有在下圖顯示) 目前歷史上出現過的縮表,大致上有三個時段,以下一一解釋:

    美聯儲「縮表」代表縮小它的資產負債表,白話來說就是把它印出去的鈔票慢慢收回來,這是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做法,目的是調節過熱的經濟或是抑制通貨膨脹。
    在縮表的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升息,但並非絕對。兩者都可以使市場熱錢變少,達到貨幣緊縮的效果。
    縮表一般會造成股票和債券的價格短期內下跌,對金融股正負兩面影響都有,但短期負面居多。
    美聯儲總資產自2002年以來可以說是幾乎不斷往上升,20年來資產增加了10倍多,而資產增加的趨勢也和美股走勢呈現高度的正相關。
  3. 2015年4月24日 · 因為外資買賣超, 不見得跟未來走勢有關係, 如果外資想的話,未來幾天連續賣出也不是沒有可能。 看看統計數字, 心裡就會有個底了。 統計過去 外資買超前 10名的日子: 外資 歷史上買超前10名,股價未來大多是大漲,但樣本很少. 但要注意的是, 只看前10名樣本很小,不見得有統計上的意義。 2005年12月28號,外資大買 1253億. 那天有一筆荷蘭飛利浦和台灣台積電的 盤後定價鉅額交易 1201億元, 扣除之後其實當天外資沒有買很多。 所以實際上買超 第 1名,是2008年3月24日買進 579億。 買超過後 1個月,加權指數又上漲了 2.4%。 當時是馬英九總統就職後,與全球空頭相反的逆勢大漲, 當然沒有持續很久,漲勢就結束了… 另外 2010年4月26日,

  4. 2022年11月7日 · 台灣在全球定位上屬於 新興市場 ,在國際上一般認為新興市場是風險比已開發國家高的市場, 因此當國際資金撤出時,受到的影響往往會比較大,常常會有股匯雙跌的現象。 看外資不只看股票,還要看期貨及選擇權. 外資在台灣不只會買股票,在期貨、選擇權上也有相當大的成交量,主要用來做中短線的操作及避險。 台灣的期交所同樣會公布外資在期貨與選擇權上的成交及未平倉口數及金額。 其中規模最大的台指期,主要最有規模的參與者也是以外資為主。

  5. 2023年11月30日 · 平倉 (英文:Close Position/Offset) 意思是賣出(多頭)、買回(放空)手中持有的部位出場退出交易的行為原始交易反向操作的交易就稱為平倉。 平倉操作的目的是結束當前的交易位置,無論是獲利還是停損。

  6. 2022年6月1日 · 多空股票策略 (英文:Long Short Equity) 是在認為有價格上漲空間的市場做多 (看漲、先買進後賣出),同時也在認為價格將下跌的市場放空 (看跌、先賣出後買進), 透過同時 做多及做空 ,抵銷多空市場的一部分不確定性,降低市場風險。 這類策略常會用在股票市場 (Equity),有時也會用在其他利率、商品等不同市場。 一般我們習慣用英文稱呼Long Short Strategy,中文稱為 多空策略 或者 多空對沖策略, 多空股票策略最早是由Alfred W於1949年使用,至今仍持續使用。 不知道做多long、做空short的意思,可先閱讀: 1. 做空 (空單)、做多 (多單)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做多叫Long,賣空叫Short? 2. 放空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