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日 · 身兼醫學會義務秘書的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亦稱自願醫保標準保單下腸胃鏡外科醫生費可獲賠5,000元,「我自己都收六七千元」,加上保單訂明手術室費用只計外科醫生費的35%如於私院內進行投保人有機會需額外自付2,000至4,000元

  2. 2020年4月15日 · 結直腸外科名醫前瑪麗醫院顧問醫生朱建華年輕立志從醫80年代從港大醫學院外科畢業後選擇主修大腸科。 40年行醫經歷中,朱醫生做過多場大大小小的手術,擅長做「保肛手術」。 在肛門與腫瘤間,手起刀落,為病人移除腫瘤,同時保留肛門,免用屎袋。 而那段距離,僅是毫米之間。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其中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就有2,138人被奪去寶貴性命,每年平均有4,000至5,000宗新症。 病人數目眾多,手術量也不少。 以瑪麗醫院為例,每年會進行約200場大腸手術。 而現時私人執業的朱醫生經驗豐富,一年平均會做400多個大症(大腸手術)、照2,000支大腸鏡。 以一年計算,每天起碼做多過一場手術。 朱醫生分享,有些病人為了保留肛門,寧願要肛門,也不要命。 (車耀開攝)

  3. 2024年2月23日 ·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近日在 個人Facebook專頁 上發文表示大腸癌的成因主要為大腸上皮細胞的基因變異多數都是因為老化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致病但如果是基因突變就有可能導致年輕的患者出現。 而該名男生罹患的「林奇綜合症」(Lynch Syndrome),正是一種會提升多種癌症風險的基因突變疾病,其關鍵在於人體無法有效進行基因修復。 他進一步解釋,人體的腸道平均每24小時就會汰換出一套新的上皮細胞,而人體在複製細胞的時候會需要染色體的複製與重組;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經常會有染色體因為複製太快而出錯,這些錯誤一旦沒有被修正,便會形成癌症。

  4. 2020年4月15日 · 朱醫生行醫40年是結直腸外科名醫。 (車耀開攝) 花名朱大腸的朱醫生說話直腸直肚有碗話碗80年代從港大醫學院外科畢業受前輩啟發揀了大腸科去鑽研他曾到過英國受訓當時香港未有投放很多資源在大腸科發展反而是英國一間醫院內有67個專科醫生令他大開眼界亦得以從中學習: (大腸癌)在80年代排第4、5位殺手,到現在成為癌症頭號殺手,我選這科時,不知道未來會有這麼多病人,只是想專心做,當時我打算在公立醫院做到退休。 「我打算在公立醫院中做一世。 」訪問中,朱醫生不只一次提及。 事與願違,在人事及其他因素影響下,沙士過後,04年他離開了服務多年的瑪麗醫院,開設私家醫務所,在養和醫院為病人開刀做手術,繼續行醫濟世。 這份情意結卻一直持續至今,提起當時,語調中仍有一股不捨:

  5. 2021年3月20日 · TOPick診症室. 【TOPick診症室】慎防過分扭動創傷頸部致中風 病後復康靠運動和清淡飲食. 熱愛挑戰的性格讓黃秉康以運動員身份代表香港出賽更讓他鍾情於探索腦部這個神秘領域腦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醫生接受TOPick訪問指在其畢業的年代大部份的 ...

  6. 2024年5月3日 · 4月17日下午,醫生告知事主, CT照到大腸中尾段有舊大腫瘤塞住咗,腸頭到腫瘤都腫晒,腸頭都有粒嘢,未知係瘜肉定腫瘤。 醫生建議,最好的做法是將腫瘤全部切除,只剩下沒有腫瘤的部分,再接駁小腸。 而手術最理想是安排第二天早上做。 由於一切來得太突然,讓事主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她崩潰表示, 點解明明我九月第一次入醫院就講我腸胃有問題,中間經手過咁多醫生,今日先同到我講係可能係大腸癌? 點解我要係冇攞組織化驗,唔知係咪癌,唔知自己係咪連氏綜合症下做手術,仲要切7至8成大腸? 點解係我? 而事主的父親在半年前已經約了要做微創打腎石手術,剛好和事主安排在同一天。

  7. 2024年4月30日 · 最新影片: Sick問識答|癌症患者放射治療新希望? 醫生拆解質子治療原理+4大優勢.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陳威智醫生日前於個人 Facebook專頁 分享便秘資訊強調便秘其中一項主因是由於精神壓力及緊張情緒影響導致自律神經緊繃影響腸道蠕動及吸收繼而誘發便秘問題。 他續指,日本著名便秘診所醫生小林弘幸曾於節目上提倡的「微笑刷牙法」,建議大眾早上面對鏡子帶著微笑刷牙,可有助緩解心情,避免緊張趕上班的情緒干擾到自律神經之餘,期間配合扭腰擺動的動作刺激腸胃,可有助提升腸道蠕動力,幫助腸道排出糞便。 4招改善便秘問題. 陳威智醫生早前帖文亦曾拆解下列4招,幫助大家改善便秘問題: 點擊圖片放大. +4. 1. 一起床就喝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