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2020 年 9 月 1 日. 0. 673. 親愛的朋友,您好: 對於投資理財我們平常被灌輸的觀念是找銀行無論儲蓄基金保險股票換匯一手包辦就像是銀行一卡通的概念同為金融業我們本該慶幸臺灣金融改革金控集團業務成立後更能嘉惠普羅大眾然而金管會卻看到種種被包裝過度的金融商品晃著銀行是安全的旗幟大肆販售也有保險業者誤導客戶將儲蓄險描述成高利率的定存單導致近10幾年來消費糾紛日益增加。 政府機關負有監督之責,為此頻頻對銀行和保險業者開鍘,設立相關規定穩定金融秩序。 你我從小到大都曾聽聞「雙手萬能」,多數人寫字、做事皆慣用右手,而無論使用哪一隻手,都是日常習慣使然。

  2. 2022年12月1日 · 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可言認為,臺灣的金融與保險公司在高度監理環境下雖面對許多挑戰,但仍須掌握國際趨勢,發展數位與數據能力,運用開放事業模式,謀合生態圈夥伴共創價值,創造新業務成長動力。 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銀行銀根緊縮,讓許多民眾與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時求助無門。 一些科技人看到機會,便用數位科技提供點對點(P2P)融資媒合與第三方支付等替代性的金融服務,大眾對金融機構信任的喪失也催生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 近年,一些科技大廠與電商,挾其對消費者與中小企業資訊的掌握,也積極推動替代金融服務,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不易與普惠金融的問題。 科技大廠的介入,對金融業者造成不小的衝擊。

  3. 2022年11月1日 · 1827. 0. 2015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發布之「金融服務的未來(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報告1其中一個廣為大眾熟知的即是金融科技FinTech能夠發揮的功能見圖1),包括保險支付投資管理籌資存貸市場資訊供應等。 眾所周知,在未來的金融服務中,銀行業是最先受到金融科技的衝擊,但是保險業所受到的衝擊卻是最大。 到底金融科技會如何巨大影響保險業的商業模式?

  4. 2020年2月1日 · 伴隨著個人收入與財富的增加,擁有的各式各樣金融產品不僅範圍擴大,內容也變多了,可能有好幾個銀行理財產品,多張保單(意外、醫療、重疾、壽險、子女教育、養老),數個不同類型的基金,幾家公司的股票……。. 這時身邊比較優秀的銀行人員 ...

  5. 2024年3月1日 ·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6. 2022年3月1日 · 2022 年 3 月 1 日. 0. 10763.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在今年1月的時候,主管機關舉辦的新春記者會有說明2022年的施政重點,其中關於保險科技的方面有3項主要的發展重點,分別是純網路保險開放設立、擴大遠距投保、以及建置保單存摺平臺。 金管會明確的宣示,也顯示這3項政策的未來影響不容小覷。 遠距投保從2021年年中試辦以來有多家保險公司參與,而成效以及迴響都不錯,因此主管機關將延續遠距投保的政策並且加以完善與擴大。

  7. 2018年5月1日 ·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