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3日 · 女性運動員三合症如下圖所示是由前述三大元素所構成的惡性循環,若以有系統的方式,我們可用 能量不足→月經週期異常→低骨質密度 的順序去理解這個疾病。

    • 不是只有運動員才會有運動傷害
    • 傷害發生後該去哪尋求協助?
    • 「一站式照護」及「一條龍服務」 聯新讓您放心

    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其實都是運動!所以 NIKE 創辦人 Bill Bowerman 說得好:「只要你有身體、你就是運動員。」 雖然運動傷害顧名思義是「運動時所造成的傷害」,除了受到巨大的創傷造成的傷害以外,常見的發生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重複相同的動作,長期累積下來的微小損傷,導致該部位提早開始退化。一般民眾在工作或做家事時,也有可能因為類似的反復性動作,產生相同的傷害,差別只在於兩者受到的外力大小及造成傷害的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簡單舉個例子,若是長期需要彎腰搬重物,此動作與舉重選手的動作類似,雖然重量有差別,但長期下來有可能產生相同的傷害。 當遇到傷害發生時,可以先由下列幾點做簡單評估,若符合其中一項則建議需要立即就醫: 1. 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症狀 2. 運動中有暈眩感 3. 痛到沒...

    談到一般民眾在受傷後習慣第一時間求助於民俗調理,劉醫師分析,民俗調理比較適合處理身體疲勞或緊繃,當牽涉到疾病或傷害的情況時,尋求專業醫師做明確診斷才是正確的選擇,避免錯過治療的關鍵時期。劉醫師建議,若是患部還處在傷害急性期,想要搭配民俗調理的話,可以選擇非侵入式或手法較輕柔的方式,避免造成患部二度傷害;而一般情況下,若是檢查後可以排除構造性問題或不是急性期,患者要選擇適合或習慣的民俗調理是可以的,有時候適當的中西搭配,對於恢復是有益無害的。 至於就醫時該選擇掛哪一科,劉醫師表示,骨科及復健科醫師的專長都是在治療骨骼肌肉軟組織疼痛的醫師,因此一般民眾在傷害發生時,這兩科都很適合就診,主要的差別在於,骨科醫師具有手術能力,所以如果覺得是骨折或構造不穩定像是韌帶斷裂狀況時,可以尋求骨科協助;而復健...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的特色在於整合型的「一站式照護」及「一條龍服務」,我們將不同科別的醫師及治療方式彙整在一起,讓有需求的民眾,只需停留「一站」即可獲得相關資訊,免除到處奔波的困擾,這也讓不同科別間的搭配更加緊密。一條龍服務則是一路由診斷、治療、檢測、訓練至修復甚至營養皆有提供,無論您是在哪個階段來到聯新,我們都可以提供您最完整的服務,讓您不再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我們目前以運動醫學科、復健科以及疼痛科門診為主,主要的看診項目為一般傷害、運動傷害、術後復健及關節退化,我們的團隊優勢在於醫師們都有照顧職業隊及國家隊等級選手的經驗,因此對於不同運動族群的需求有較深入的了解,但我們的服務對象不限於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一般民眾更是我們希望能幫助的對象,甚至是慢性病患者也可以透過運動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無論...

  2. 2020年5月29日 · 一張圖帶你認識筋膜所在. 愛運動的你一定常常聽人家說在訓練後要好好放鬆「筋膜」,才不會這裡痠、那裡痛,甚至引發運動傷害。. 今天就透過圖解,帶你好好用一張圖認識身體各部位的筋膜!. 作者: 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 0. 收藏 留言. 愛運動 ...

  3. 2021年1月8日 · 運動有助於傷後恢復. 「受傷了該怎麼辦?. 」因為傷痛尋求協助的你,每每提出這個問題,相信多半都會得到:「受傷就該多休息」、「不要亂動」等直白回應。. 的確,在傷害發生的第一時間,為了避免疼痛加劇,或許這是當下最理想的處理方式,但 ...

  4. 2023年10月24日 · 健康生活. 傷害預防. 肌肉失衡(Muscle imbalance)-痠痛、緊繃、受傷的常見原因. 有時感到肌肉痠痛不舒服,去給醫療人員看時常聽說這就是肌肉不平衡導致,而肌肉不平衡就是原先身體對稱的肌肉張力因受傷或習慣導致失力不均的結果,那肌肉不平衡與症狀又有甚麼關聯呢? 一起看文章了解下吧!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0. 收藏 留言. 1.什麼是肌肉失衡(Muscle Imbalance)?

  5. 2018年7月13日 · ()安排有利時段:區分上班族與家庭主婦不同作習時間,安排出最有利時段提供給民眾選擇;對上班族而言能安排在上班前及下班後,應該是較為適當的時間;而對於家庭主婦而言,在午飯及晚飯前較為適合。

  6. 2018年9月20日 · 健康生活. 健身運動. 國際認證之體適能教練證照:四大機構. 前言: 這幾年競技運動 (Sport),健身活動 (Exercise) 等身體活動 (Physical Activity) 對健康的重要性被反覆研究證實有正面效果之後,上至職業運動員下至尋... 作者: 鄧江江. 0. 收藏 留言. 前言. 這幾年競技運動(Sport)與健身活動(Exercise)等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對健康的重要性被反覆研究證實有正面效果之後,上至職業運動員下至尋常百姓,紛紛攜老扶幼開始運動。 只是受限於持續時間,身體條件差異,強度不足,缺乏營養作息配合等,以至於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