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結論:本章所說:出生萬德之樞紐曰「孔」者,這「孔」即是竅穴,有孔生出之德為孔德,此一孔雖是微乎其微,但卻藏有無盡造化功用,不但萬德從此生聖賢由此出,就是生死亦由此來決定。

  2. 五教同源歸一理,〝一以貫之〞由這一理貫穿萬法萬象,理在其中。. 一貫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執厥中。.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 2021年3月14日 · 首先,對所化機佈施財物,以此緣起能使他生起歡喜心,而樂於聽受你的教導,並且依言行持,由此成為堪能接受教化的法器。 其次,以愛語能遣除他的障礙,斷除他對法義的無知、邪知或疑惑,使其信解所說之法。 再次,以利行能讓他一心串習聞思所引生的定解,將他從不善業中拔出,而修持善法。 最後,自己以身作則,安住修道,讓他隨學自己修持,因此以同事能促使所化修行不退轉,直至究竟。 午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必須依靠四攝法來攝受眷屬徒眾: 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4. 2021年2月16日 · 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 “道之首尾”,即菩提道從最初一步到最後一步。. “粗概次第滿分之體”,即大概的、次第完整的道體。. 彼等到了實修時,雖然只是粗略顯示菩提道 ...

  5. 2020年6月16日 · 所以,應該經常研閱前面所說的內容,以及多讀《正法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百喻經》、《毘奈耶經》和《阿笈摩》中所說的眾多因緣的軌則道理,同時也要參閱其他經典,並勤加思惟,對因果道理發起猛利、恆常確切的認知,並 ...

  6. 2020年5月29日 · 《集法句經》中說:「假如你害怕苦受,也不喜愛痛苦,那麼不管公開或私底下,都不應該造惡業。 若是已經造作了惡業,或將來可能做的,都一定會有果報,就算你急於逃離,也無法逃脫得掉,因為無論你住在何處-在空中、海裡、或是山中,業報都能到達。 註 – 詳細說明請參閱-合註492頁綠色字。 日常法師開示. 假定你怕苦,那麼對於種種的惡業,不管眼前或將來都千萬不要做。 已經做了,或者將來可能做的,不管你怎麼逃都逃不了的,造了業一定會感苦果。 經典上面有很多這種公案,如果仔細觀察,在我們周圍也可以看得見。 不過因為業是極晦隱法,我們能看到的是果,深遠的因都看不見,實際上往往就在眼前我們也看不見,這個愚癡就是我們的致命傷。 又云,「諸少慧愚稚,於自如怨敵,現行諸惡業,能感辛楚果。

  7. 《寶炬陀羅尼》說:「信心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就像母親養育孩子一樣,信心能夠孕育、守護及增長一切功德。 信心能淨除一切疑慮,讓我們跳脫出生死輪迴,因此,透過對師長修信心可以到達真正的涅槃之地。 信心能降伏煩惱令心清淨,讓我們遠離驕慢,是恭敬心的根本。 信心就像是帶我們走進最殊勝佛法寶藏的腳,也像是攝持善法根源的手一般,只有靠著對善知識的信心才能獲得這一切善法。 十法亦云:「由何出導師,信為最勝乘,是故具慧人,應隨依於信。 諸不信心人,不生眾白法,如種為火焦,豈生青苗芽。 」由進退門,而說信為一切德本。 《聖十法大乘經》也說:「引導我們入佛道的佛菩薩、導師是怎樣產生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