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提升.智慧增長.自性之光會快速顯露綻放. 人生前途越來越光明.家庭越來越幸福. *求省禱聖道後. 只要肯努力真心懺悔反省修煉. 會有天恩師德的開赦. 承擔調解業識因果三年. 及三股金光大能的加披.可幫助聖道弟子 於修煉當中淨除八識心田中累劫以來的

  2. 2015年10月13日 · 修道之人若不輕於人,恭敬一切則不侮,做事做人謹言慎行,就不易招致別人的侮辱,不墮落於四生六道輪迴中。 做人要給別人以莊重的良好印象,對別人要以恭敬的態度,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不至於被別人侮辱。 莊重是一種不隨便、不輕浮的態度,是做人的基礎,是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更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學會尊重別人。 對別人以謙恭之禮,舉止淳化、得體。 在大力弘揚大道聖業,宣導正法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為值得我們借鑒的寶貴資糧。 有「恭」方能以 寬 對待人事物,厚德之人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 別人做錯事,我們不去計較、不批評,還能原諒。 這樣的寬,就是以德服人。 寬則能容,做壇主的前賢大德不簡單呀!

  3. 2016年5月5日 ·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在家除了把道理實踐在日常生活外,行有餘力,則參辦道場佛事,還要適時對家人宣道,引渡他們,以便齊家修道,把家變為神仙家庭。

  4. 壹、禱告生活. 一、以挪士時代,人才求告神的名 (4:26)。 二、挪亞出方舟後,築壇獻祭 (8:20~21)。 三、亞伯拉罕. 1.他随處築壇 (12:7~8;13:18;21:33)。 2.爲所多瑪城的人代求 (18:23~33)。 3.爲亞比米勒代求 (20:7~17)。 四、以撒. 1.爲婚事禱告-在田間默想 (24:63)。 2.爲妻子之不育禱告 (25:21)。 3.築壇求告神的名 (26:25)。 4.爲兒子們祝福 (27:27~29、39~40)。 五、雅各. 1.許願禱告 (28:20~22)。 2.爲與哥哥和睦禱告 (32:9~12)。 3.與神摔跤得勝 (整夜) (32:22~26)。 4.爲兒孫們祝福 (48:15~16;49章)。 六、其他.

  5. 1、開荒闡道是為奇功。 代天宣化,替佛宣言,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千,使大道能川流不息宏展,替師尊師母去佈德,是謂奇功也。

  6. 每四年北美總議會召開世界循理會聯會及議會,本會都派多位代表出席,也選派代表參加每五年輪流在香港、新加坡、日本、菲律賓、印度召開一次之循理會亞洲聯會。

  7.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