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6日 · 綜合日媒報道總部位於大阪的日本小林製藥表示公司於1月接獲報告指有民眾在食用旗下的紅麴保健品後患上腎臟疾病疑似出現問題的產品自2021年開始販售截至今年2月已賣出多達106萬袋該報告指出至少13名40至70多歲的消費者在食用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品後出現腎臟疾病其中6人必須住院治療有2人甚至一度需要洗腎。 對此,小林製藥表示,經過分析調查,在旗下紅麴保健品內驗出不明成分。 雖然目前仍未確定該成分是否導致腎臟疾病的元凶,亦未能確定民眾患病的具體原因,但為免影響擴大,小林製藥宣布自主回收紅麴錠等3款相關保健食品。 據報,通報的13名消費者皆出現倦怠、腫脹及尿液顏色變濃等症狀,雖然沒有說明患者具體患上甚麼疾病,但就解釋為腎臟機能低下。 目前住院的6人中已有5人順利出院。

  2. 2024年4月8日 · 日本小林製藥有一含有紅麴成份的產品被懐疑導致5人死亡和近160人出現腎衰竭而需要洗腎另有786人因服食後身體不適而到當地醫療單位求醫小林製藥在事發一開始時鎖定罪魁禍首是橘黴素Citrinin),後來日本官方在本文截稿前又有令人說法他們公布在樣本中發現具抗生素特性的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懷疑軟毛青黴酸就是禍首。 事態仍在發展,謎底仍未解開。 就這件事,可説説紅麴和紅麴保健產品。 先説說紅麴(Red yeast rice):首先,紅米和紅麴不同。 紅米是一種全穀米,米粒外包著一層紅色的麩皮,可作為主食。 但紅麴米是在蒸熟的米之上加入紅麴菌種、經過發酵階段而製成,一般用作增味劑或釀酒原料,例如用來製作紅腐乳或米酒等,所以不能當主食。 紅米(如上圖)與紅麴不同。

  3. 2024年3月27日 · 小林製藥/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紅麴/腎病/洗腎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營養食品致13名消費者腎臟受損社長於上周五22日公開發表道歉與回收3款相關產品聲明事發多日小林製藥收到大量詢問電話而住院人數亦新增至26人目前已有一人死亡除了自家生產商品外小林製藥已通知使用相關紅麴原料的其他食品製造商回收下架多款產品事件疑造成一名患者死亡. 日本小林製藥早前召開道歉及回收聲明,指今年1月11日開始收到多名醫生及患者回報懷疑產品出現問題,當中13名年紀在40歲至70歲的男女在服用「紅麴降膽固醇錠」後出現腎臟疾病典型症狀,包括浮腫與倦怠感。 其中2名重症病人一度需要洗腎。

  4. 2020年1月30日 · 1. 防護力重要指標BFEPFEVFE. 這三組英文字母是測試口罩防護力最重要的三組字包括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即BFE)、顆粒過濾效率(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即PFE)和病毒過濾效率(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即VFE)。 BFE: 過濾小至3微米的微粒,如花粉或一般飛沫. PFE: 過濾小至0.1微米的微粒,如流感病毒. VFE: 過濾0.1至5微米的微粒. 過濾細菌的效率以百分比顯示,百分比愈高代表過濾效率愈好。

  5. 2024年4月18日 · 有台灣醫生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日常生活環境中其實充斥著5種毒物,而只要留意5件事,就能養成抗毒體質。 台灣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在 Facebook專頁 發文,就「食物中毒」話題教大家預防手段。 他指出,除了像近來引起社會熱議的「米酵菌酸」、「蘇丹紅」、「小林紅麴」這類急性食物中毒,其實生活中還充斥著5大毒物,包括:吸入毒、霉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容器毒、經皮毒。 同樣的中毒,但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同。 除了暴露毒物的時間與劑量影響外,每個人的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也都不同。 因此,洪醫生教大家抗毒5招,養成抗毒解毒的能力與體質,一旦遇到毒物時,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 第一招:減少外食與吃垃圾食物,學會自己買菜與煮菜. 洪醫生指出,要避免食安問題的第一招,一定是自己把關。

  6. 2024年5月17日 · 綜合日媒報道這款藥物由京都大學所資助的新創製藥公司Toregem Biopharma研發將於在9月開始第一輪臨床試驗藥物旨在治療患有先天性無齒症的患者目標在2030年投入實際應用。 據報,「長牙藥」實際上是一種抗體藥物,而口腔中有一種特定蛋白質會抑制牙齒生長,藥物的目標就是去阻礙這種特定蛋白質的作用。 在動物實驗中,這種藥物成功刺激下顎骨中的「牙芽」,促進新的牙齒生長。 9月開始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將在京都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進行,對象為30名即使服藥亦難以長出牙齒的健康成年男性,其目的在於檢測藥物的安全性。

  7. 2024年5月23日 · 要預防流感和RSV這類呼吸道疾病,就像防新冠一樣,須及早接種相關疫苗,經常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例如洗手、戴口罩、消毒等,加強自己的免疫力,都有助降低感染及出現併發症風險。 不過,流感和RSV對全球公共衞生的威脅,都不及禽流感H5N1般大。 雖然禽流感病毒絕大部分屬「無毒」或「低毒」,但當水禽如水鴨傳給陸禽,例如雞、火雞、鵪鶉等,病毒就會重組或突變,而其中只有H5和H7亞型會變成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危害人類健康。 愚昧比病毒更可怕. 自2003年首次在人類發現HPAI 的H5N1病毒以來,全球約有600宗病例,實驗室確認死亡率(CFR)高達6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