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尖沙咀安順大廈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尖沙咀酒店特惠,即上Agoda訂房。 睇睇經驗證嘅顧客評價,book酒店前作精明抉擇!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2日 ·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指舖位於尖沙咀厚福街旺段飲食人流不絕可惜最近受遊客大減影響厚福街過去旺市的時候一般成交價錢是5,000萬至6,000萬元以上現時屬於低市價大約一成。 原業主在1997年7月以1,710萬元購入,持貨23年,升值1.6倍或賬面獲利2,670萬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 尖東商舖7年蝕九成 首都廣場舖25萬沽 面積太細淪死場.

  2. 2020年10月13日 · 翻查資料尖沙咀金巴利道80號奇盛商業大廈全幢於2018年4月由舖王鄧成波及其子鄧耀昇作為董事的明昌企業有限公司以3.3億元購入大廈樓高14層大廈部分樓面租予維多利亞時鐘酒店俗稱維記),租約至2021年月租35萬元。 若以市場估值計算,租金回報率約1.79厘。 同區整幢物業成交罕見. 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董事潘靜儀表示,此區的全幢成交寥寥可數。 對上一次的成交要數去年11月售出的金馬倫道37號,成交價4.48億元,呎價接近1.9萬元。 不同之處是該物業現時寫字樓部分以酒店形式營運,買家可考慮翻新整幢大廈作服務式住宅、共享居住或共享工作空間,亦可把物業重建為酒店或半零售商廈。 年內放售總額近百億元. 屢傳陷入財困的舖王鄧成波,今年內密密放售物業,估計放售物業總額近百億元。

  3. 2017年6月29日 · 位於尖沙咀的重慶大廈由5棟17層連體式樓宇組成大廈內匯聚來自亞非各國的商人勞工與各國的背包旅客是全球化的縮影。 雖然大廈最早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住宅用途,但現時已由平價酒店,商店等其他服務業使用。 此外重慶大廈又以咖喱餐館旅店紗麗服裝店及外匯兌換處為特點經常會被當成香港少數族裔聚集地。 重慶大廈所在的當區區議員關秀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眼見尖沙咀區的種族比較分散,且無主流的社區活動,少數族群的聲音無從申訴。 因此,她於2007年成立了尖沙咀共融協會,希望藉此集合不同族群的人,參與該會的聯誼、探訪及嘉年華等活動,彼此互相了解認識,讓少數族群有更多機會融入香港社區。

  4. 2020年10月4日 · 有指該名泰籍女子曾向衞生署隱瞞行蹤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職業但消息指她曾在尖沙咀利就商業大廈的China Secret酒吧陪酒並與十多名泰國女子同住於酒吧提供的宿舍。 被問及有關情況,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不清楚情況,多謝記者提供的信息,中心已委託警方追查該患者的行蹤。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酒吧屬高危地方,本港第二波疫情期間曾有酒吧及樂隊群組涉及多達103宗感染個案,應特別注意防疫。 根據第599F條例,酒吧等處所可於10月1日起有條件恢復現場表演。 許樹昌提醒,表演樂隊與觀眾一定要有足夠距離,不能出現歌手走入用餐區演唱的情況。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無貼同名酒牌 「泰妹」引客聚集.

  5. 2012年11月6日 · 關閉正字正音:「尖沙嘴尖沙咀」 原來大不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6] 我要評論. 「尖沙嘴是九龍半島南端一個繁華的商業區及旅遊區但是在渡輪巴士港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站名以至在政府部門的文件中,「尖沙嘴都寫作尖沙咀」。 其實,「尖沙咀」原名「尖沙嘴」,明萬曆年間(1573-1620)印製的《粵大記》已清楚記載了「尖沙嘴」這個地名。 「嘴」本作「觜」,根據《說文》,「觜」本義為貓頭鷹頭上尖尖的毛角。 毛角尖銳,鳥口亦然,故古人亦稱鳥口為「觜」。 後來「觜」累增口旁成「嘴」,泛指人或動物的口,又引申指其他器物上像嘴般突出、尖長的部位,如「煙嘴」、「瓶嘴」、「茶壺嘴」等。 詞性不同 意義也不同.

  6. 2018年3月8日 · 2018-03-12. 一眾主禮嘉賓為啟用禮進行剪綵儀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繆健詩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繆健詩) 為配合翻新後的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大樓重新啟用尖沙咀街坊福利會街坊會聯同香港浸會大學日前假尖沙咀會堂舉行大樓設施啟用典禮及開放日數百人士獲邀出席一同見證場面熱鬧。 蘇仲平錢大康等致辭.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長蘇仲平表示,該會一直服務社會不遺餘力,過去分別與浸大持續教育學院和中醫藥學院合作,鼓勵市民持續進修,以及推廣大眾健康。 為了配合浸大擴展教育服務的需要,轄下大樓特進行翻新工程,相信新設施將為學生提供更舒適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興趣。

  7. 2013年6月5日 · 中銀大廈曾經是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直到現在它仍然是建築界的一個神話。 事關中銀這塊地四面都被馬路包圍,土地發展的空間有限,如果硬要做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廈,只會又肥又矮,而當時中銀的要求也不簡單:設計一座地標性的建築,建築必須控制在十億元內。 貝聿銘在有限的資金內,做了一個決定:減少大廈的樓面面積,將大廈收窄、拉高,又從結構入手,用垂直的鋼桁架結構作為主結構,以斜柱穩定大廈,簡單而言就是在外層打一些「交叉」,這不僅省下很多鋼筋,也是非常精妙的設計。 「這是非常有遠見又大膽的設計,但也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貝聿銘根本做不到,像我們這種低級建築師,提出這種意見,早被人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