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廖朝甯根據過往經驗後發現,新夥伴如同一張白紙,並不容易發生人際問題,反而是其他單位資深同仁被調至自己通訊處時,有時候會沒辦法適應新的主管。 「這種情形我單位發生過2次。 」廖朝甯的處理方式是觀察有沒有適合此資深夥伴的主管,當順利更換了主管後,這2位資深夥伴也成功在單位定著下來。 人際之間的相處不見得必定會有錯的一方,往往只是性格上的不契合,有時拉開適當的距離,反而能當朋友。 有制度才會有人和. 南山人壽群善通訊處處經理陳穎重在業界10年,根據他細膩地觀察,人事問題最容易出現糾紛之處是「不公平」,所以他無論如何,都會謹守一開始立下的白紙黑字規定。 「有制度才會有紀律、有紀律才會有人和。 」陳穎重指出,有時候會有夥伴跟他說:「處經理! 我媽媽身體不好,這個月的競賽我可以不參加嗎?

  2. 2020年10月1日 · 1.完善老人健康及社會照顧體系. 年長者隨著生理與心智功能退化,加上平均壽命延長與家庭照顧人力減少,長期照顧的需求將更為普遍。 建置長期照顧體系以減輕家庭照顧負荷,並滿足失能者的照顧需求,同時建構友善年長者的生活環境,才能使其享有健康且有尊嚴的生活。 自2008年起,政府開始推動長期照顧10年計劃,體制也趨漸成熟,同時考量到家庭個案,提供不同的補助比率。 除此之外,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措施,除了可以提升健康生活意識,還能加強健康管理及防治。 2.提升老年經濟安全保障. 臺灣民眾的住屋擁有率雖高,但也常出現年長者雖擁有房產或不動產,卻缺乏寬裕的現金可用於日常生活的情形,同時可能因為擁有的不動產超過社會救助規定,導致生活陷於困境而無法得到補助。

  3. 2020年10月1日 · 「臺灣人口老化速度第一! 臺灣的孩子太少,未來扶養不起這麼多老人。 」近年來拜報章雜誌熱烈報導,少子化、人口高齡化開始被大眾熟知,人們開始重視臺灣的人口結構問題;許多民眾舉目所及,當路上老人數量開始比小孩多,便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人口高齡化。 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表示,現階段民眾感受還不強烈:「因為臺灣目前的人口結構還相當漂亮,我們的總人口數剛達到巔峰2,360萬人,才剛開始負成長。 」薛承泰教授也說明,臺灣的「戰後嬰兒潮」(指1951~1966年出生者)目前年齡最大不過69歲,在臺灣醫療與全民健保的保護下,目前大多還不到需要被照顧的地步。 也就是說,目前80、90歲的臺灣民眾,有著有史以來最大人力的「戰後嬰兒潮」來奉養,但換「戰後嬰兒潮」需要被照顧時,臺灣在未來卻沒有那麼多的勞動力。

  4. 2020年10月1日 · 1994年4月10日,一場臺灣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為下一代而走」,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走上街頭,遊行中「廣設高中、大學」成為當時的主要訴求。 這些家長是臺灣的第一代戰後嬰兒潮,他們的求學階段正是臺灣處於教育資源極度缺乏的年代,大班大校的教育和慘痛的升學競爭是這群人的共同記憶。 當他們開始走入婚育階段,1976年臺灣開始進入到宛如第二波嬰兒潮的7年,每年平均生育量都高達40萬人,尤其是1976年的龍年有高達42萬5,000名新生兒,而1994年正是這些孩子們要升大學(18歲)的關鍵年,眼看相同的求學經驗要複製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觸發了嬰兒潮「廣設高中大學」、「小班小校」的訴求,並很快地形成改革共識。

  5. 2020年9月1日 · 廖朝甯表示,自己是一位十分注重出勤率的主管,因為壽險業競爭激烈,專業知識也是與日俱增,若夥伴出勤率不正常或出勤但不專心,都會大大影響到專業知識的吸收與運用。

  6. 2023年9月1日 · 1.瞭解人與人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做指導。每個人性格不同,適用的方式也會不同。對A來講百分百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對B來講卻不可能百分百有用。面對路和冉有的同一問題,孔子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輔導答案才會不同。

  7. 2019年3月1日 · 本文採訪了4組來自馬來西亞、香港、臺灣與大陸的4組親檔,他們都在保險業有著一定程度的成就,分享他們的「傳承」 代代相傳的壽險事業。 高收入的保險業,保證了生活品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