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13日 ·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沒有社交概念的便沒有發財的空間。 根據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言,收購Instagram並不是facebook經常作的商業行為,對facebook而言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家產品有這麼多用戶的企業……我們不打算有更多類似的收購。 薑餅人作為iPhone用戶多年,早知道Instagram這個程式,但正如跟成千上萬的拍攝及相片相關程式一樣,很快就會被放在手機內,久不久才會開啟一下發張照片。

  2. 2023年8月13日 · 發布時間: 2023/08/13 10:30. 分享:. 打開InstagramTwitterTikTok看到網紅展示豪華酒店度假體驗名牌服飾的熱門帖文你是否也想過上他們的生活或者也想買同款手提包?. 這些社交媒體已成為塑造人們觀念、行為和金錢願望的強大力量,正在 ...

  3. 2024年2月7日 · 通常不清楚金融網紅是否有權進行受監管的活動然而它們已成為年輕投資者尤其是1825歲的Z世代獲取投資資訊的重要來源CFA協會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荷蘭的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內容進行原始分析以識別金融網紅內容的主要特徵

  4. 2020年12月11日 · 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和40多個州的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該公司使用非法的反競爭策略來收購或扼殺競爭對手,以鞏固其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 FTC尋求永久性禁令,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即最壞情況Facebook收購回來的WhasApp和Instagram都要通通打回原型。 Facebook、WhatsApp、IG 缺一不可?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5. 2023年10月24日 · 造成最大金額損失的是社交媒體虛假投資騙案今年前六個月社交媒體詐騙損失資金中有一半以上流向了投資騙徒這類騙案多發生在Instagram (30%)、Facebook (26%)、WhatsApp (13%) 和 Telegram (9%),且通常是加密貨幣投資。

  6. 2023年12月12日 · 你對Z世代的印象如何? 也許是叛逆、衝動、敢想敢做? 然而,作為初入職場便遇上經濟蕭條的一代,Z世代承擔著這個時代獨有的壓力。 Instagram年終報告調查2024年趨勢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將「自主創業」作為積纍財富的最佳途徑,98%的人在職場生涯的開端就已經對工作倦怠。 該調查數據來自印度、巴西、韓國、英國和美國的5000名Z世代受訪者。 低薪高消費 Z世代不再相信「美國夢」 「美國夢」是曾經人們的理想生活狀態:你只需要穩定在一家公司埋頭苦幹,就能升職加薪買一棟豪華別墅。 但這個論調已經和Z世代所處的環境相去甚遠了,年輕人越來越不相信這個夢想,因為與房地產市場的戰鬥如今可以説是艱苦卓絕,而加薪往往需要跳槽來實現。 初入職場的新人拿著初級工資,沒有財富積纍,經濟上非常脆弱。

  7. 2018年12月9日 · 她提出使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的真正壞處,是用戶持續受樂觀快樂情緒侵襲,更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放閃」者或假裝快樂. 青年眼見同輩在社交網站放閃,因此面對巨大壓力,亦同樣要在社交網站帖炫耀比較,但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假裝快樂。 對青年而言,減少使用社交網站只會是天方夜譚,但又不能帖分享真正感受,最終只產生更大的不快感。 為研究相關效應,弗雷塔斯訪問近200名大學生和進行網上問卷,發現青年與社交網站之間存在相當微妙的關係:不能使用手機只讓青年痛不欲生,但他們亦不是完全喜歡整個網上世界。 以Facebook為例,用戶都愛分享人生當中經歷的重要事項,如畢業、結婚和放假等,Facebook有如一個用戶爭相放閃的集散地。 不足兩成年青人在社交媒體表達真感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