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7日 · 77. 美國非政府組織World Affairs Council今日舉行美港交流會」,多名建制派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及行政會議成員獲邀出席身兼行會成員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表示反對美國根據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制裁香港及內地官員批評此舉損害香港高度自治他又指有美國國會議員連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中的A都不知道是什麼以為是Autonomy自治而非Administrative行政)。 早前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遊行。 (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2. 2022年8月17日 · 港聞. 政情. 專訪張國鈞唯香港無國安法律才正常? 時間會證明香港無變. 撰文:文睿. 出版: 2022-08-17 07:00 更新:2022-08-17 07:00. 新政府架構重組增設副司長一職律政司首任副司長由前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出任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笑言與司長林定國都來自政府外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多會開」。 從事地區及議會工作多年,張希望這些經驗有助將法律議題「顯淺易明」地向公眾傳達,正構思多向外界宣傳律政工作:「好多廉政乜乜、警隊節目,令社會多啲了解佢哋,其實律政仲多呢啲故仔。 至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張國鈞重申仍在積極進行研究,一旦有結果就會提交特首,再諮詢社會、充分解說。

  3. 2022年6月20日 · 港聞. 政情. 李家超組班張國鈞麥美娟升官人工三級跳 享專車秘書但有一失. 撰文:周皓宜. 出版: 2022-06-20 07:00 更新:2022-06-20 13:39. 候任特首李家超班子出爐4名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榜上有名民建聯張國鈞升任律政司副司長工聯會麥美娟出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孫東擔任創新科技工業局局長林智遠則任審計署署長4人已辭任議員。 轉跑道加入政府,4人的薪酬亦「三級跳」,其中麥美娟、孫東的月薪,由10.3萬元大增至35.7萬元。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張國鈞,月薪由目前的15.3萬元,大增至36.5萬元。 不過,原來因議員一躍升為局長竟然「有得必有失」,未能享受一項議員、特首都享有的福利。 議員升官月薪大倍增 惟失非實報實銷酬酢開支.

  4. 2022年5月8日 · 最近盛傳獲推薦加入新政府的民建聯議員張國鈞今早投完手上一票後回應指傳聞係傳聞」,但多謝有朋友就組班發表個人意見時提及他的名字形容是抬舉」,但目前工作是做好市民賦予嘅崗位」,未來任何位置上可以貢獻香港自己都會去做」,現時與市民一樣都很期待新班子出爐。 + 2. 曾志偉點名霍啟剛為心水局長人選. 「一人模式」未投票,李家超已當選已無懸念,所以今早投票期間,傳媒關注點除了投票率,組班亦是焦點。 李家超早前表明傾向沿用現屆政府提出的「三司十五局」改組方案,包括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第五界別選委、無綫總經理曾志偉被問到心水局長人選時,表示希望有年輕、有動力人士加入新政府,點名支持體演文出界議員霍啟剛,認為他有動力及責任心。

  5. 2022年6月11日 · 港聞. 政情. 傳張國鈞任律政司副司長 麥美娟掌民政局 架構重組撥款無投票. 撰文:高諾恆. 出版: 2022-06-11 15:10 更新:2022-06-11 16:17. 16. 距離新政府上場不足三星期問責班子人選眾說紛紜盛傳會加入新政府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最新有傳可能出任新開設的律政司副司長一職。 他昨日(10日)參與財委會審議有關政府架構重組方案的會議,到表決前離場未有投票,外界關注是否意味他已確定加入新班子而須避席。 張國鈞今日(11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暫無回應,解釋指有其他工作在身而離場,着大家毋須多想。 + 1.

  6. 2022年6月7日 · 港聞. 政情. 嘆部門之間有防火牆張國鈞不希望新一屆政府互相推搪. 撰文:鄭寶生. 出版: 2022-06-07 18:00 更新:2022-06-07 18:00. 20. 民建聯立法會選委界別議員張國鈞表示希望新一屆政府做到事」,並要帶動社會其他人解決問題張國鈞接受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訪問時表示過去每個部門之間有很厚的防火牆他不希望市民每次找部門時他們都互相推搪。 他席望新一屆政府是「做到事」的管治班子, 張國鈞在港九新界多區居住過,他說房居問題涉及人生規劃,甚至退休後有沒有地方安享晚年。 他希望兩個女兒在香港生活時,不需要因為工作而失去人生、生活。

  7. 2021年1月1日 · 兩人的黨友本身是律師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司法系統確存在問題覺得有個別法官判刑偏離準則但強調自己十分著重司法這塊招牌希望司法機構可先自行解決問題免卻外力介入適逢下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於明年1月11日上任作為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張國鈞透露計劃安排一場非正式會面讓各議員有機會與張舉能交流意見。 長遠而言,他建議司法機構增設對外發言人一職,就機構及原則問題解答公眾疑慮。 不欲見量刑委員會「指導法官判案」 涉及去年反修例風波的案件陸續在各級法院處理,有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惹起爭議,被外界批評滲入個人政治立場及量刑不公。 其中,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連番要求設立量刑委員會及監察司法人員委員會,亦有議員表明要推動司法改革,「除去法官假髮」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