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11日 · 張虹在拍中學時已表明了她是採納直接電影的方法來建構這部作品的而她亦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所謂紀錄片工作者像一隻停在牆上的蒼蠅的客觀原則在片中沒有直接參與意見或作出任何評論反之多以報道的形式來呈現片中兩間中學的學生和老師上課與開會的情況直接電影的震撼力和張力主要是來自於受攝物本身的言語或身體動作力量當然剪接可以提供莫大的幫助但不能否認片中的事件和人物才是主角。 此片之好看,除了把學生和老師們平日上課與開會時的真實一面呈現出來,還在於他們叫觀眾意想不到的對話或態度,像片中一幕老師正在改善學生的操行問題,她所用的方法與談話態度都表現出今天香港為人師表者的難處。

  2. 2021年2月5日 · 張虹的中學》(2002在香港依然獨一無二老是將問題歸於求分數如老師陳喬恩只懂操卷和發展學生心志甄子丹對立太簡單的二分了全香港學生都面對同樣的大環境電影中那間德智中學落得那副田地有很多更根深柢固的原因在——僅舉一例胡楓的那句 “You can do it”,就從來沒聽到林嘉華說過

  3. 2018年3月11日 · 首頁簡介作者. 中學開始搬屋結束張虹的獨立自主紀錄片. 搜尋. Google. 張虹的三齣紀錄片作品:《平安米》(2002)、《中學》(2003搬屋》(2003),於2003年的六月份在藝術中心以專題形式上映其中以中學最具爭議性我相信會引起一定的迴響那是指來自兩方面的一是和主題相關的教育界二是一般會看到電影的文化界。 我身兼雙重界別的身份,有時頗抱有理說不清的感慨。 對於前者來說,一定覺得影片的處理較為支離破碎,那是指兩方面的缺憾:先為《中學》放棄了學生角度的描繪,由是呈現出來的僅屬他們時常受規訓的情況,而捕捉不到學生看透考試制度的一面。 尤其是它以兩所著名的頂級名牌中學為紀錄對象,看不到或不明白學生的破解建制技倆,只會出現僵化的影象。

  4. 2015年6月24日 · 陽光明媚的早晨三育中學的校門甫打開伴隨着一眾女學生回校的是蔣南孫張曼玉高挑的慢鏡頭背影。 南孫的校服特別窄身,突出了張曼玉窈窕的身形。 她的旁白說第一次看見朱鎖鎖(鍾楚紅),剛好遇上太陽雨。 南孫說「她很活潑開朗,但當想多看她一眼,她已像那陣太陽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句話很點題,貫串《流金歲月》的正是這種稍縱即逝、很nostalgia的感覺。 南孫、鎖鎖及宋家明(鶴見辰吾)都很典型。 南孫來自中產家庭(家住旭龢道) , 父親全職投資,她是典型乖乖女,不大在乎金錢;鎖鎖生活較清貧, 與舅母及表哥同住,父親剛離世,很想脫貧。 鎖鎖很早輟學,在風月場所工作,生活一天比一天奢華。 鎖鎖這角色較神秘(找鍾楚紅演固然聰明),南孫一直從旁看着她,是影片的敘事者,兩人分擔了看與被看的崗位。

  5. 2019年9月18日 · 作者 editor 2019-09-18. 適逢家明今年出版首本影評結集:《視聽之餘──香港及華語電影雜感》,學會編輯部於九月十二日約他在演藝學院做訪問。 是日他沒有課上,說起電影話題滔滔不盡。 由中學的啟蒙刊物和寫影評的歷程,一路講到新書結集想法、龍剛《英雄本色》和電影教育的意義等等,過程極盡視聽之娛。 訪問及整理:吳致寧、談晉霖、Anthony Ip. 問:由你最初如何認識影評說起吧,你在《明報》專訪是這樣說的:「喂,其實點解會開始寫影評呢? 就是當初睇《電影雙周刊》。 」當年你是如何接觸《雙周》? 哪些影評人是你的啟蒙? 答:自小我也有看報章影評,慢慢發覺報章不夠看。 讀中三、四那時路過報攤見到一本開宗名義叫《電影》的雜誌(「双周刊」字眼很小的),我便跟弟弟商量。

  6. 2017年7月25日 · 戲中男主角徐崢的身份明明是催眠治療師但就無端端升格變成大學講師兼心理醫生。 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專業範疇,心理醫生不會催眠病人,而徐崢最多只可以稱為心理治療師,叫醫師還可以,自稱醫生,就擺明是無牌行醫。 這一點小常識,成了影片的大錯誤。 更多醫德的問題,不斷出現在這位「黃綠」心理醫生的非專業行為上,例如他以時間太晚為理由,流露厭惡看症的模樣;替病人莫文蔚看症,又任由護士入房打斷正在進行的催眠及心理治療;他又會在治療途中隨便離開辦公室,躲在廁所傾電話;更甚的是,病人告訴醫生見鬼,醫生竟質疑病人說謊,如審犯一樣,迫使病人道出說謊的理由。 如此刻毒、薄涼,大佬,你究竟還算不算是心理醫生呢? 事實告訴觀眾,全部都是得啖笑,這是拍來諷刺「催眠醫生」的電影嗎?

  7. 2017年7月3日 · 是三位中學同學的故事男主角CharlieLogan Lerman飾性格內向而且患過精神病生命中沒有一個要好的朋友直至他來到新學校認識兩位高年級學長叛逆的PatrickEzra Miller飾和秀氣的女生SamEmma Watson飾),令Charlie初見便有莫名的好感。 原本中學日子對Charlie是種折磨,每天在倒數日子過去,因為Sam與Patrick,他的中學生活變得充滿冒險精神和愛情。 電影是導演及編劇Stephen Chbosky的心曲,根據他的自身經歷小說改編而成,由於他曾經患有精神分裂,所以戲中人(特別是Charlie)的情感是很複雜的,我相信只有Stephen Chbosky本人才能把這部戲導得最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