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8日 · 1386. 張睸峭. 新加坡大東方人壽集團總監(唯一女性冠軍集團總監) 年資:二十年. 學歷加拿大大學金融服務碩士. 經歷打破新加坡大東方一百零五年的發展歷史成為第一位女性的冠軍集團總監雖然身負多重責任她仍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並且受到行業矚目的講師與激勵者。 目前她是新加坡大東方人壽集團總監,曾擔任公司內部中文團隊協會「萬程會」會長,協助建立中文學習的平台,同時也是世界華人保險慈善公益推廣會公益大使。 張峭的團隊目前領導116位壽險顧問,團隊夥伴均為25~30歲的Y世代. 人的際遇很奇妙,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發現,找到改變你人生的轉捩點,張睸峭的人生因為保險,而產生巨大的變化。

  2. 2023年11月1日 · 3.財務顧問師愈趨專業 ──成為財務顧問的學歷教育程度要求愈來愈高同時也要求具備多張專業證照由此可知無論環境變遷科技進步或是來自於客戶的需求都促使著身處第一線服務客戶的財務顧問或保險業務員皆必須擁有更多技能更趨於專業而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下接下來應著眼於4個領域並在每個關鍵領域都做好準備: 1.運用財務規劃探討2個重要風險.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3. 2023年7月1日 · 張睸峭常常將這些年輕的小朋友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孫子」,溝通的守則是先成為他們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覺得你懂他們跟他們是一國。 這跟過去的主管或領導者不同,過去都是用權力或職位,強行要求夥伴服從,現在的職場雖然仍是要尊重職位或權力,但更建立在「實力」與「親和力」之上。 「實力」是要讓夥伴瞭解你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而「親和力」則讓他們願意接近你,覺得彼此「頻率」相近,他們才會主動找主管談話或請教,最終達至溝通目的。 學會聽,給對方肯定. 就如同我們接觸客戶,必須瞭解他們對哪些話題有興趣,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同樣地,接觸年輕的夥伴或部屬,也必須瞭解他們興趣與喜好,無形中築起溝通的橋樑。

  4. 2022年10月1日 · 1970年代出生的峭,是新加坡接受英語教育的第一代,雖然父輩還在說中文,但她們必須快速地掌握英語,因為新加坡的社會正逐漸轉型,思維模式逐步西化,這也是她最初感受到世代差異的經驗。 進入保險業,尤其是晉升主管後,她所要面對的是出生於80、90後的年輕一代,他們是消費與增員的主流市場,比起年長的一代,所背負的「包袱」較少,保險業的生態也開始發生變化。 過去保險業以人海戰術為主,招募了大量兼職人員,現在的要求則是專業化、精緻化、規範化。 面對年輕一代,很多主管仍以過去的方式領導與管理,希望其聽話照做,企圖以權威的方式要求其服從。 但主管們往往能發現,年輕一代並不像上一輩人那樣順從,相對來說更加情緒化,愈是不讓他們做的事情,就偏偏要去做,因此雙方很容易產生摩擦,難以管理。

  5. 2023年9月1日 · 睸峭 :過去我們團隊從2017年到2022年連續達標6次CIA500團隊標準,而我將獎牌放在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無論是夥伴或是來訪的訪客都能一眼見到,對內能時刻提醒著我們的目標,對外則代表著我們是世界級的優秀團隊,且不光如此,我也早已 ...

  6. 2023年8月1日 · 1535. 0. 都說學無止境,但遺憾的是,許多人在自覺所學足夠之後,就放緩甚至停下了學習的腳步。 香港大同理財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婉薇認為,無論入行多久,都要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與習慣,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持續進步、成長。 因此,蘇婉薇期許自己時刻都有進步,每天都懷抱著入行第一天般的心態求知若渴。 不只是藉此不斷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是打造了客戶眼中的專業品牌形象,獲得客戶更高的信賴。 不斷進修,成為客戶眼中的「蘇博士」 入行40年來,蘇婉薇已經考取了18專業證照,除了保險以外,還囊括了多個領域的證照,如今仍然以每1、2年進修一個系統課程的速度不斷充實自我。 同時,每天睡前,她也一定會花至少30分鐘的時間閱讀,將知識與資訊結合親身經歷,化為自己的專業能力。

  7. 2020年12月1日 · 張啓峯是一位相當願意做家庭拜訪的主管在準增員對象正式加入團隊前他會先去拜訪夥伴的家長或是配偶讓他們知道新進夥伴會接受什麼樣的培育以及公司新人相關的配套措施夥伴能否成長及親屬是否安心是張啓峯相當重視的相反的如果主管只是說就讓夥伴來闖一闖試試看」,這樣的說法其實容易讓人產生疑慮張啓峯認為銷售別人一張保單只要對保單負責但聘請一個人加入團隊主管就負有對其人生一部分甚至是一輩子的責任。 用正確的態度及言語讓夥伴建立正確的心態後,夥伴只會想著要怎麼樣才能做下去、做得更好,而不是萌生離去的念頭。 當整個辦公室呈現的文化氛圍是如此,夥伴自然就不會有離開的打算。 3類型增員對象,有效提高人員定著率. 張啓峯建議在組織發展初期,「沒有退路的人」會是很好的增員對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