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

  2. 徐晃随即被手下救回营寨救治,但很快就不治身亡。后来赶来的司马懿将“牺牲”的徐晃送回洛阳,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下葬仪式。那么,正史中的徐晃真的是被这个名叫孟达的小人射杀的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演义杜撰的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徐晃的一生经历。

  3. 首先,徐晃赢关羽的第一个因素是徐晃的兵力多于关羽。 当时徐晃手下的士兵多为新兵,其实是难以与关羽领导的军队争锋的,所以徐晃当时进阳陵坡去驻扎,等待援军。 援军到了,徐晃才开始进攻。 徐晃当时的兵力达到数万,而关羽的兵力相对分散,而且荆州和益州相隔太远,关羽调兵太难,当时关羽抵抗的兵力大约五千左右,可见当时徐晃的兵力是有一定优势的。 其次,徐晃赢关羽的第二个因素是徐晃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不仅造成关羽兵力分散,还给关羽来个措手不及,徐晃扬言攻打围头,却出其不意去袭击四冢。 关羽匆忙领兵应战,被徐晃击退。 再者,关羽的军队因为之前的打仗,已经是疲惫之师,而徐晃的军队都是有备而来。 这是徐晃赢关羽的第三个因素。

  4. 三国名将徐晃. 樊城是前线,徐晃当然是理智的,不会带着这帮新兵去送死,他跑到了阳陵坡屯兵。 而当时驻扎在偃城的一支人马是由关羽派来的,双方距离不远。 此时徐晃暂时按兵不动,但手下的那些将领们意见很大,因为个个求敌心切,不断指责徐晃不积极营救樊城,似乎这个徐晃有可能会投降。 真的是这样吗? 徐晃什么也不说,倒是随行的议郎赵俨出来说话了。 他说,如今的樊城被关羽围得如同铁桶一样,洪水也没有退散,我军现在势单力孤,如果贸然出兵,在城内的曹仁根本无法与我们打配合,必定难以取胜。 我的建议是,先派一支先锋队伍靠近这个包围圈,设法与城里的曹仁联络,让他知道我们已经过来了,先激励将士坚守住。 下一批援军大概十天左右就会到位,只要曹仁能够坚守十天,到时候大家里应外合,敌军就可以大破。

  5. 徐晃,游卡桌游推出的桌上游戏《三国杀》中的一张武将牌。谋徐晃是魏势力4勾玉男性武将,所属扩展包为“谋攻篇-识”,设计原型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技能为“断粮”、“势迫”。

  6. 徐晃取得了北方战役的胜利,南面东吴军又抄了后路,关羽被迫向西逃亡,最终败走麦城,导致了兵败被杀。 然而,论起破关羽第一功,还得说深入险地、中心开花的徐晃。 不管在历史上还是演义里,对徐晃的评价都是不错的,而他本人也把为曹操效力作为自己的理想: 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后期镇守阳平关对峙汉中的魏延,是病逝而不是被孟达射死。 不知道老罗怎么想的,名将的死有一些胡乱编造,张辽,黄忠都是如此,也许他认为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属吧! 124.

  7. 徐晃在襄樊战役后期击败关羽,解除襄樊围困后,凯旋回摩陂时,不仅受到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的礼遇,还得到曹操亲身设宴慰劳的待遇。 曹操对襄樊解围而归的徐晃的一系列言语及举动,堪称是前无先例,后有相似。 在摩陂,云集救援襄樊的各路人马。 当曹操巡视各营时,不少士兵都离开队列围观曹操,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 为此,曹操以周亚夫来比拟徐晃的治军风度。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是这样记载曹操的话: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 徐晃因治军严谨而被曹操称赞“周亚夫之风”,一下子将徐晃与周亚夫对等起来。 周亚夫,出生于汉高祖,成名于汉文帝,辱死于汉景帝,西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 周亚夫的主要成就是驻军细柳、防御匈奴、保卫长安;平定七国、防止分裂、维护统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