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5日 · 廣論消文 135 134 頁 6 行-135 頁 4 行 由事物門故力大者。施有情中正法布施,供養佛中正行供養,較諸財施財物供養,最為超勝,此是一例,餘皆應知。 第三、事物門。 由事物門而導致業力重大,此指上供下施的一切事物中,由所施事物的差別而有業力輕重的差別。

  2. 2020年5月6日 · 決定受依受果的時間又分三種現法受造的業這一生就會受順生受第二生一定受順後受第三生以後受那時間就很長了感果可能是第三生第四第五乃至無量生以後這都列入順後受當中。 現法受,就是造了這個業以後在現世就會感果。 〈本地分〉中說有八種現法受。 第一、有增上顧戀意樂,也就是內心當中非常強烈地貪著。 有很多人只顧自己,處處以「我」為出發,這是最難以觀察、最難以拔除的。 其實很多人有很好的腦筋,但是他的腦筋一天到晚在「我」的身上轉,這個就是顧戀其身,還有對身外財物等諸有的顧戀。 如果是增上的顧戀意樂,那麼一定現法受,這是惡的。 第二、增上不顧意樂就是反過來,以很強烈的無貪無瞋無癡的意樂,處處不為自己而為了利益別人。 這個跟第一種恰恰相反,第一種是惡法,這是善法,這個也是現生受。

  3. 此中有三,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癸一、思決定死. 新譯廣論. 壬四 修習念死的方法: 即是以「三種根本」、「九種因相」及「三種決斷」之法來修習念死。. 三種根本是:① 思維必死。. ② 思維死期無定。. ③ ...

  4. 《別解脫經》提到:「我們的心就像常常奔馳的烈馬,即使勤加驅策也難以駕馭,能令心馬調順的百根鋒利鐵釘口銜,便是此『別解脫戒』。 」又如《分辨教》說:「這是調伏桀驁不馴的所化機的口銜。 」就像馴馬師,必須以最精良的口銜調伏烈馬;同樣地,六根如同烈馬,隨著顛倒境界牽引,如果六根趣向不應做的行為時,應該予以制伏。 學習戒律的目的是要調伏心馬,用種種的方式、非常努力地制伏自己的心,讓它趣向戒律中所指示、應行的方向。 合註註釋. 1.《別解脫》,律部經典,又名《戒經》、《別解脫經》,共2卷,700頌。 2.《分辨教》,說一切有部律典,又名《廣戒經》,共83卷。 此經相傳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尊者所集結,主要說明比丘戒條。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5. 2019年12月18日 · 消文 84 84 頁 5 行 – 85 頁 1 行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三者。如是若見須往他世,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第三個根本,是思惟死的時候,除了佛法以外,其餘的都沒有辦法幫助我們。

  6. 2020年9月10日 · 有二:一正緣未死以前現法樂故,造非福業,二正緣來世諸欲樂故,增長福業。 “ 為受用欲塵樂受而增長業 ” 又分兩類:一是緣未死以前的現法樂受而積集非福業;二是緣來世的五欲安樂而積集福業。 正緣定生樂受者,謂集能生第三靜慮,下至初禪諸不 ...

  7. 廣論消文49 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49 P46L3~P47L10. 已三、完結 第三、於座. 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第三科、座上正修完了以後要如何做。. 應將把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