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4月5日 · April 5, 2013. 問:什麼是「 針灸保健 」? 針灸保健,就是用針刺激一定穴位,運用各種行針手法激發經氣,使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旺盛起來,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衰老等目的。 由於是以保健為目的,在施針、選穴方面,與一般針灸治療稍有不同,多選具強壯功效的穴位,要求施針手法,刺激度適中。 問:為何要進行保健針灸? 根據統計顯示, 約有七成人士是處於 亞健康狀態,即是,暫時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部分人士甚至在現代醫療檢查手段中,「健康指數」處於「正常」水平,但其實身體已經累積了一定勞損,身心出現失調的徵象,如果不及時處理,在某些誘因刺激下,可能會引爆、形成症狀,造成嚴重後果。 中國傳統醫學,講究「防病」。

  2. 2012年7月16日 · July 16, 2012. 樂而,9歲,為 「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動症」 患兒,於6月底來診。 她平日專注力不足,好動,難以控制情緒,服用西藥可改善約8小時。 「西藥藥力過後明顯精神不能集中,亢奮。 」她母親訴說病情。 「睡眠方面情況怎樣? 「睡眠較差,很晚才睡覺。 她雖然疲倦,卻不願意休息。 睡眠是身體組織細胞修復的最佳方法,睡眠質量不足,會直接影響她的情緒及腦部發育。 在中醫來說,睡眠不足會損陰血,肝火亢盛,更容易反過來灼傷心陰,造成進一步的陰陽失衡。 替她把脈,沉細而弦數,尤其尺脈較弱,但肝脈反浮,可見氣陰兩虛,肝旺脾弱。 觸及她手心,汗出而涼。

  3. 2012年8月31日 · August 31, 2012.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多為急性咽炎反復發作或失治轉化而來。 患者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講話容易疲勞或伴惡心作嘔;本病病程較長,病因復雜,不易治愈。 中醫稱屬於慢喉痺、嗌乾、梅核氣等範疇。 【病因病機】 1﹒屢發急性咽炎轉為慢性咽炎。 2﹒鄰近咽部的上呼吸道病變:如鼻腔的慢性炎症,刺激咽部黏膜;或鼻中隔偏曲、鼻竇炎等使鼻腔通氣障礙,需要長期張口呼吸,致使咽部黏膜長期乾燥;或扁桃體慢性炎症蔓延至咽後壁等,均可引發慢性咽炎。 3﹒常進食刺激性食物、煙酒過度,在刺激性氣體或多塵環境中生活均可誘發此病。

  4. 2020年11月3日 · November 3, 2020. 今日跟大家分享兩個醫療創傷的個案~ 第一位是劉先生,他於兩周前whatsApp我約診,是位在學的年輕人。 我問他是不是網站過來的,「不是,是媽媽的朋友是妳的病人,介紹我過來。 原來他大概一個月前因為想舒緩「寒背」問題去看中醫,那位醫師在沒有鬆解肌肉情況下給他扭頸「復位」,他被扭後即時感到左眼視物模糊,心裡慌張,即時告知醫師,醫師再幫他多扭一次,扭完情況更差。 回到家後,他感到頭暈、左邊頸不舒服繃緊,左手第四、五指輕微麻痺,全身感覺不妥當。 他因此擔憂焦慮,情緒低落,天天失眠,也去照過X-ray,發現頸椎弧度稍稍變直 (但因為沒有前後比較,不知道是不是出事後才變直)。

  5. 2013年6月7日 · June 7, 2013. 落枕,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嚴重的情況,頸部向左右上下動彈不得,可說苦不堪言。 中國人很早期就懂得利用藥枕來養生。 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急方》中,就有描述以蒸大豆裝枕治療失眠。 睡藥枕可使藥性直接作用於頭頸部,利用睡眠時後頭部的溫度,促使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散,緩久刺激經絡穴位,以收治病祛邪,平衡氣血之效。 適當成分的藥枕,對於落枕、頸椎病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落枕防治藥枕DIY: 配 方:防風,羌活,桂枝,葛根 各100克. 菊花,茯神,夜交藤 各60克. 白芷,蔓荊子,丹參,川芎,石菖蒲,厚樸 各30克. 功 用:祛風化濕,通經活絡,兼能寧神安睡。 適 應 症:經常對電腦工作、落枕、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

  6. 2013年6月26日 · By vitality in slider, 兒科, 病案. June 26, 2013. 十三歲的淇淇,在八、九歲的時候,被診斷有「專注力不集中」問題,而「多動」情況並不顯著,服用西藥一年停藥。 之後,淇淇曾在某醫院中醫門診部針灸大半年,每周2-3次,但效果不顯著,現已停針。 5月下旬,淇淇父母梁先生帶她淇淇來診。 「以前做針灸的那段時間稍有改善,但針的次數減少後又反彈﹒﹒﹒﹒﹒﹒我們想換換醫生試試,剛好在網站上看到妳治療相關病案的資料,希望妳能幫到她﹒﹒﹒﹒﹒﹒」梁太指淇淇的理解力比較差,容易對家人發脾氣。 淇淇自小有鼻敏感,平日容易胃痛,怕冷,多夢。 「淇淇願意吃中藥嗎? 按照她的狀況,從中醫角度來都是先天不足,我建議她針藥一起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可以。

  7. 2012年6月26日 · By vitality in slider. June 26, 2012. 結構失衡使痛症「年輕化」? 現代人缺乏正確運動,加上各種不良姿勢習慣,使肌肉繃緊僵硬,拉動關節錯位、神經受卡壓、血流不暢、廢物阻塞,引發痛症,並有日漸年輕化的趨勢。 舉個最簡單例子:以往所謂的「五十肩」 (肩周炎) 已經不是50歲中年人的專利,20歲的年輕患者比比皆是。 體型影響情緒? 當然! 人體的內 ( 心理 )、外 ( 結構 ) 是絕對相互影響的 。 情緒低落的人哪會昂首闊步? 只要你稍加留意,就察覺到情緒病患者往往有一定的體型:含胸寒背、頸部前突、頸肌崩緊等。 體型改變,不單會影響心、肺功能,更會影響大腦及內分泌 ( 主要是快樂賀爾蒙 ),產生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