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1369. 5月開始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對於民眾來說若想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本篇透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及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點出民眾思考的盲點。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 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

  2. 2022年1月1日 · 在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持續加強遠距及線上服務效能,將數位科技導入保險服務流程中,包含智能核保與理賠、智能客服諮詢、MID身分認證等。 通路經營則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壽險行銷推動,包含客戶聯繫、保單健檢、視訊投保等,以此滿足客戶投保需求。 顯見保險業面對疫情已能迅速調整策略,確保公司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應持續加速數位化建置與發展,將作業流程結合數位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外還要逐步建構智能化客戶服務,運用AI、語音轉文字等新興科技,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以4大策略為主軸,強化業務人員的核心能力. 2021年受疫情影響,業務人員在展業上難免面臨挑戰。

  3. 2022年1月1日 · 因應疫情,金管會於2021年修正「保險業辦理電子商務應注意事項」,增加「疫苗接種綜合保險商品」、「經主管機關指定平臺入口銷售重大疾病健康保險商品」及「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等商品險種,以及開放財產保險業得透過網路投保辦理以父母為 ...

  4. 2024年3月1日 · 方法1 假設同意法. 經過前面的一系列工作,業務員對客戶的經營已到了促成階段,不少人在此時會假設客戶已經同意成交,引導客戶填寫投保的基本資訊,如詢問客戶「請問您的受益人是誰? 」、「請問您喜歡年繳還是月繳? 」、「請問您的健康狀況如何? 」等問題。 這些常見的做法雖有助於引導客戶成交保單,但客戶聽多了,也會不容易被打動。 面對這樣的情況,業務員可以轉換思維,從強調保單利益的角度著手促成。 例如,客戶在同意成交之後,將獲得怎樣的保障、享受哪些服務、能為家庭解決什麼問題等。 當這些美好的景象在客戶的腦海中浮現,客戶就會希望更快擁有這些權益,讓自己和家人安心,作出購買決定也就更容易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419期──

  5. 2022年1月1日 · 這波衝擊著實考驗著保險業者的數位應變能力,如何無痛地將線下服務轉移至線上,創造流暢的客戶體驗,並提供除了投保以外的多樣服務,都是各大業者需要思考的面向。 劉上旗表示,要在這波衝擊下生存,迭代更新的數位能力是不可以或缺的元素,以國泰人壽「CVX泰好保平臺」為例,自5月26日上線至今,仍持續迭代更新、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 在疫情嚴峻的5月中,國泰人壽居家辦公率高達85%,在這樣的條件下「CVX泰好保平臺」的建置成為了艱鉅的任務。 為此,國泰人壽動員26個部門、上百位員工組建遠距服務小組,每日舉辦超過50位主管及同仁參與的線上會議,並藉由2~3個小時的會議討論,梳理客戶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讓「CVX泰好保平臺」獲得高達97%的顧客滿意度。 遠距保險服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讓保險服務更上一層樓。

  6. 2022年1月1日 · 政府為了提高保險業參與國家公共建設之意願,並有助於引導提高保險業資金協助國家基礎建設,於2021年5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保險業擔任公共投資及社福事業董事、監察人比例限制放寬至2/3。 另外為了提高保險業投資國內債券市場額度。 政府亦放寬公司債投資額度計算基礎,由原先「實收資本額」修正為「業主權益」,是一項不小的改變。 因應高齡化社會、填補社會缺口及引導保險業者接軌IFRS 17及ICS2.0新制之商品轉型,主管機關鼓勵保障型商品之推動不遺餘力。 主管機關為增進民眾基本保險保障,2021年7月1日基富通「保障型保險商品平臺」上線,主要是為了增加民眾投保保障型保險商品之管道。

  7. 2021年7月1日 · 因為從種種跡象顯示,都可看見許多我們面對疫情準備的不夠,例如篩檢及醫療量能的不足,疫苗的欠缺,防疫行政措施的混亂等等,明顯跟不上疫情需求的暴發式增長,讓人們都歷經了一段時間的慌亂與驚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