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當年中國人稱印度籍人士為「摩囉差」,所以這地方逐漸被人們稱為摩羅街。 摩羅街以古董聞名中外,兩旁開設了許多出售古董物品的商店,如中國古代婚禮服飾、巨型瓷器花瓶、小巧的鼻煙壺、雕刻精美的玉器、罕見的古代錢幣和銅鏡等等,吸引很多西方人士和本地行家慕名而來,大肆選購。

  2.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3. 東涌炮台,位於東涌下嶺皮村,於197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並曾於1988年全面維修,現在兼為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清朝道光年間,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當時的清朝水師於東涌興建一個所城,建成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大鵬協右營守備駐地。

  4.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5. 目的係等我哋可以見識多啲,增廣見聞,所以我去過好多地方 ,好多依家都冇晒,呢樣嘢真係對我長大有好大幫助,所以我當年都寧願放棄香港工作,移居加拿大陪囝囝成長,有啲人覺得咁樣係犧牲,我覺得好值得,依家囝囝 ...

  6. 港產片《歲月神偷》揚威第六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勇奪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獎,成為首部香港製作電影於柏林揚威。電影折射本港的六十年代,主要於上環永利街取景,那麼到底六十年代時的香港是什麼樣的呢?

  7. 毛澤東於1976年9月9日病逝,享年83歲。同年9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追悼會,有超過10萬群眾參加追悼。之後,全國各地都舉行了悼念活動。悼念毛澤東的,不僅僅是中國人,聯合國為毛澤東下半旗致哀,很多的外國人也用不同方式自發悼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