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4日 · 首先, 要預約的人,一定要有 Google 帳號(一般帳號即可),必須登入他的 Google 帳號才能進行預約。 點擊想要預約的時段,會彈出預約的詳細資料,按下[儲存],這個行程就會出現在預約者、主辦人各自的 Google 日曆上。 一個行程,只能接受一個人預約,當有人預約後,該行程就會從預約行事曆上消失。 預約後,預約者會在自己的 Google 日曆上看到該行程, 如果預約者想要「取消預約」,可以直接在自己的 Google 日曆上刪除該行程(主辦人也可以) ,那麼這個預約時段又會重新出現在可預約網頁上。 預約者在自己的 Google 日曆上,不能修改該行程的時間,就算修改該行程的資訊,也只會顯示在預約者日曆上,不會和主辦方同步。

  2. 2021年11月21日 · 行動時代依然好用的喬行程 App. 而今天要分享的「 zcal 」,則是把上述兩種需求合而為一並且免費帳戶就可以擁有完整的絕大多數功能可以製作多組不同需求的預約會議時間」、「投票活動時間設定還能簡單的設計出漂亮清楚方便易用的預約專屬頁面讓安排時間變成一件更輕鬆簡單的事情。 註冊帳號,並和 Google 日曆同步. 首先開啟「 zcal 」網站註冊一個免費帳號。 註冊帳號時,可以填寫個人的資訊,這樣之後設計預約會議頁面時可以顯示個人的相關資料。 如果使用 Google 帳號註冊,那麼預設就會和我們的 Google 日曆連動。 我們可以選擇「 Read calendars 」,勾選哪些行事曆上的行程要同步,這樣就可以在預約時間時自動排除已經有行程安排的時間。

  3. 2021年8月27日 · 首先可以提供一個主網頁裡面會出現所有可預約的服務類型或者你有三種服務但只提供其中一種服務的專屬網址給對方讓對方直接預約。 他人預約我的行事曆時,會有幾個限制: 我在原始行事曆已經安排行程的時段以及這些行程的前後緩衝時間內都不能預約他人只要打開預約行事曆會自動計算讓他只能看到可以預約的剩餘時段。 他人可以無帳號直接預約,但需要輸入自己的名字與電子郵件。 他人完成預約後,有選項協助他加入他自己的行事曆服務。 他人預約成功後,我會立即在自己的 Google 日曆上看到。

  4. 2021年6月8日 · 預約頁面名稱. 個人頭像. 會議地點. 可以選擇 Google Meet (會在預約時自動建立視訊連結) 也可以選擇電話號碼、地址等等. 然後可以進一步設定預約的限制: 每週哪幾天的哪些時段可以預約排除週末晚上等時間每日的休息時段例如中午是休息時間不可預約多久前可預約例如只能預約超過 2 個小時後的時段。 設定完成後,可以「 Publish 」自己的預約頁面,把預約頁面的網址分享出去,任何人都可以預約還有空檔的時段。 這邊的可預約空檔時段,除了前述的設定外, 也會根據 Google 日曆的主要行事曆,自動排除已經有安排會議,或是排除已經被預約的時段. 其他人如何預約我設定好的時段呢? 只要打開我的預約頁面,選擇還有空檔的時段,輸入自己的名稱、電子郵件,即可完成預約。

  5. 2019年11月14日 · 「 Slido 」最簡單的使用方式,就是讓聽眾打開活動主頁,然後在主頁面上進行提問。 聽眾不需要帳號的情況下,也能自由地輸入各種問題、建立暱稱,並且可以即時票選最感興趣的問題。 講者方面,則可以在活動演講告一段落的時候, 直接從「 Slido 」後台切換到簡報模式,播放出聽眾提出的問題,也能看到最受歡迎的問題等排序。 有時候如果活動現場有多螢幕,也能讓一個螢幕是講者簡報,另外一個螢幕持續秀出聽眾的提問與問題票選。 講者除了可以在「活動當下」,直接回答被票選出來的問題外。 因為「 Slido 」的活動主頁可以設計成在更久之後才下架, 所以講者也可以在活動結束後,從線上系統直接回答聽眾的問題,而聽眾也可以隨時打開活動頁面查看回答。 三,如何建立腦力激盪活動?

  6. 2022年12月19日 · 獲得預約時間表網址的人都能打開像是下面這樣的專屬預約網頁只要來到可預約時段的日期選擇可預約時間就可以完成預約對方填寫完基本的表單內容就可以完成預約會自動發送郵件到對方的電子信箱並自動把行程添加到對方的行事曆中而行事曆的行程裡就會有到時候行程的時間地點視訊連結)、相關資訊以及報名時填寫的問題回答等等。 雙方也可以在行事曆上取消預約。 如果你使用 Google 日曆的企業版、學術版帳戶,並且需要讓他人預約你的行事曆時段時,不需要使用第三方工具,也可以製作出漂亮、易用的預約網頁了。

  7. 2020年3月24日 · 在前幾天的「Zoom 免費100人視訊會議、遠端控制、白板錄影完整圖解教學」一文中,有朋友問到:「那麼微軟的 Microsoft Teams ,和 Zoom 相較,哪一個更好用呢? 」我答應那位讀者,會徹底研究一下微軟的 Microsoft Teams,而這篇文章,就是我測試研究後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