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 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

  2. 2020年4月1日 · 顏進雄表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險公司有3項主張:1.理賠從寬認定;2.簡化申請流程;3.附加服務。 一方面因應主管機關的呼籲,二方面本著關懷客戶的立場,保障保戶的權益,同時做到便利民眾的需求,發揮保險保障的真義。 現今人類跨國活動日益頻繁,使得傳染病擴散範圍及影響層面愈來愈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若是無法順利控制,將會外溢到民生及經濟等層面。 首當其衝自是對全球運輸產業、觀光旅遊產業、製造產業鏈等造成衝擊,爾後亦有很大可能再擴及到其他產業。 天災人禍時有所聞,民眾除了建立正確的認知,亦須做好風險規避,防患未然、防微於杜漸才是萬全之道。 國泰人壽理賠部協理顏進雄.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2期.

  3. 2022年1月1日 · 在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持續加強遠距及線上服務效能,將數位科技導入保險服務流程中,包含智能核保與理賠、智能客服諮詢、MID身分認證等。 通路經營則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壽險行銷推動,包含客戶聯繫、保單健檢、視訊投保等,以此滿足客戶投保需求。 顯見保險業面對疫情已能迅速調整策略,確保公司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應持續加速數位化建置與發展,將作業流程結合數位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外還要逐步建構智能化客戶服務,運用AI、語音轉文字等新興科技,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以4大策略為主軸,強化業務人員的核心能力. 2021年受疫情影響,業務人員在展業難免面臨挑戰。

  4. 2023年2月1日 · 疫情持續3年的時間,應對方式從清零轉為共存,即便政府逐步放寬限制,戴口罩還是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 ...

  5. 2022年1月1日 · 這波衝擊著實考驗著保險業者的數位應變能力,如何無痛地將線下服務轉移至線上,創造流暢的客戶體驗,並提供除了投保以外的多樣服務,都是各大業者需要思考的面向。 劉旗表示,要在這波衝擊下生存,迭代更新的數位能力是不可以或缺的元素,以國泰人壽「CVX泰好保平臺」為例,自5月26日上線至今,仍持續迭代更新、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 在疫情嚴峻的5月中,國泰人壽居家辦公率高達85%,在這樣的條件下「CVX泰好保平臺」的建置成為了艱鉅的任務。 為此,國泰人壽動員26個部門、百位員工組建遠距服務小組,每日舉辦超過50位主管及同仁參與的線上會議,並藉由2~3個小時的會議討論,梳理客戶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讓「CVX泰好保平臺」獲得高達97%的顧客滿意度。 遠距保險服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讓保險服務更上一層樓。

  6. 2022年6月1日 · 從4月中旬起,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所幸截至止筆的5月上旬,絕大多數的確診者多屬無症狀或輕症,不幸死亡的人數也沒增加太多。. 但社會上普遍還是瀰漫著一股焦躁與憂慮,尤其當驚覺疫情已開始侵擾幼童及嬰兒,對很多父母而言更是極大的 ...

  7. 2022年2月1日 · 網路保險開放. 主管機關繼實施一連串的彈性措施,期使將疫情對保險從業人員的衝擊降至最低,同時能更加彰顯保險的保障功能,除此之外,亦於2021年的12月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希望能藉由更多元的通路管道來擴大保險保障功能。 未來的調整與創新. 保險業的創新與調整,勢必建構在科技的基礎之上,桂先農以保險價值鏈的轉型、加速保險科技的應用、異業結盟3個層面來闡述未來保險業的趨勢走向。 保險價值鏈的轉型── 保險裂解(Insurance Disaggregation)一詞指的是保險業價值鏈在金融科技與共享經濟的時代,產生消費模式的結構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