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30日 · 2019-07-30 Steven Cheung. 載通(SEHK:62) 為 新鴻基地產(SEHK:16) 旗下的交通旗艦,但前者不為人知的投資主題為將會變身為收租股。 因為載通位於觀塘巧明街車廠,將會變身為115萬平方呎商廈。 該項目與新地共同發展,以觀塘商廈呎租約30元計,載通每年將會攤佔超過3億元的租金收入。 新地創辦人郭得勝眼光獨到,洞悉原本在市區邊沿的巴士廠,在城市化過程已經變成核心地段,極具重建價值。 故在上世紀80年代入主現時載通的前身九。 但新地也極具耐性,等足十幾廿年才開始動手重新發展地皮,例如遲至90年代才開始將其中一幅觀塘巴士廠地皮重建為現時的創紀之城一期。 十年前才將美孚巴士廠重建成曼克頓山。 近年載通發展最後一幅市區地皮觀塘巧明街車廠。

  2. 2019年4月25日 ·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荔枝角毗鄰美孚新邨的高級住宅項目曼克頓山正是由原九荔枝角車廠改建而成,當年這個項目便為九進賬77.4億港元現金收益,讓載通可連續幾年派付特別息達4.5港元,而留下作收租之用的商場至今仍穩定帶來收入。 至於較近期的例子,則是九將位於觀塘巧明街98號的觀塘車廠改建成甲級寫字樓及大型商場,落成後肯定可再為公司帶來穩定租金收入,成為股息一大穩定因素。 目前,九連同 龍運巴士 共擁有6個大型車廠,總樓面面積達2,749,287平方呎。 現時載通市值105.44億,市賬率(PB)約1.03,但資產的計算只按照這些車廠的現價,單從數字並未能反映當中的潛力。 以荔枝角車廠為例,釋放的價值竟達公司七成市值,載通未被發掘的價值有多大可想而知,我們姑且來猜一猜,下一個發展的車廠是哪一個?

  3. 2023年1月11日 · 彭博綜合券商預估港鐵2022年每股少賺16%,然而2023年及2024年可分別按年升46%及37%,其中2023年每股盈利將接近2019年的1.94元水平,而今後3年相信會維持股息率在3厘以上水平。 載通有拓展潛力. 載通專營巴士業務,旗下九龍巴士和龍運巴士在香港提供涵蓋九龍、新界及港島巴士路線,2022年上半年專營巴士業務佔總營業額96%,惟在收入錄得按年跌14%至29.5億元下,載通盈為虧9450萬元,當中專營巴士業務的分部虧損按年大升3.8倍。 載通業務受累疫情,當中在家工作減少人流之餘,中港封關亦直接導致大量乘客的流失。 在當前中港即將恢復通關,以及港府持續放寬防疫限制,如同住家人確診亦無需隔離下可如常上班,相信可帶動專營巴士業務的穩步復甦。

  4. 2021年3月10日 · 這亦是美國十年期債息急速上升的原因,部份大型債券基金已投通脹掛勾債券,為多年因需求不足,而少有出現的高通脹作好準備。拜登政府批出1.9萬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令美國政府負債攀登歷年高位,若聯儲局加息,也會令美國財政雪上加霜。

  5. 2021年3月23日 · 2021-03-23 The Fool. 關於投資技巧,郡 (NYSE:BRK.A ) (NYSE:BRK.B )首席執行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有他自已的一套。 眾所周知,這位「奧馬哈先知」的淨資產從1950年代10,000美元增長至今年2月中旬的接近930億美元。 對於股東而言,巴菲特創造的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郡股票在1964年至2019年的55年間平均年回報率為20.3%。 這數字使華爾街分析師和散戶投資者密切關注巴菲特及其投資副手Todd Combs 及Ted Weschler的舉動。 更多內容 一文看盡巴菲特投資哪些行業. 去年投資組合有多項出售活動.

  6. 2022年5月18日 · 花旗成巴菲特新寵愛股拆解看中原因. 隨著今年前三個月股市上漲,傳奇投資者巴菲特和郡 (NYSE:BRK.A) (NYSE:BRK.B)繼續瘋狂購物——尤其是在金融領域。. 在郡的13F表格監管文件中,該公司在第一季度購買和出售了哪些股票,該公司透露它已購買了陷入困境的 ...

  7. 2021年3月18日 · 2021-03-18 The Fool. 巴菲特是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作為郡 (NYSE:BRK.A) (NYSE:BRK.B)首席執行官,他在市場的表現令人難以置信,期間他所進行的出眾投資選擇為他贏得了美譽。 「奧馬哈先知」的綽號,不難理解為什麼巴菲特的投資建議和股票走勢如此受到關注。 由於目前股市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和機遇,所以有理由求助於在投資界前所未見的偉大企業,以獲得一些潛在的洞察力。 以下繼續閱讀,以了解如何像巴菲特一樣在2021年進行投資。 從長遠作出選擇. 巴菲特有句名言,他最喜歡的股票持有期是「永遠」。 這並不意味他從來不售出股票,但他的長期投資方式是其多年來成功的一大部分。 在巴菲特的指導下,自1965年以來,郡的年均增長率為20.3%,絕對壓垮了同期大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