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5日 · 香港是全方位開放的經濟體面對如此風雨飄搖的外圍經濟狀況勢必多方面受到影響: 本港的出口將進一步受壓。 本港商品出口已連續三個月按年萎縮,即將公布的8月跌幅繼續擴大。 全球各地紛紛收緊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削弱環球增長動力,本港出口面對的挑戰料將持續。 借貸成本上升。 在美國累計加息三厘後,多家本港主要銀行上周也將最優惠貸款利率(P)上調0.125厘,並同時上調存款利率。 由於不少中小企的銀行貸款均以最優惠利率作利息計算基礎,這意味融資成本將增加。 事實上,以銀行同業拆息加若干點子為計算基礎的大企業的借貸和市民的物業按揭供款負擔過去幾個月已增加了不少。 考慮到利率環境的最新變化,金管局上周將審批按揭貸款時的加息壓力測試門檻,由假設加三厘調整至加兩厘,相信這樣已足夠妥善管理銀行的按揭貸款風險。

  2. 2021年7月19日 · 1. 穩健基礎吸引資金流入 :港元匯率自2020年初以來保持強勢單在去年4月至10月期間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流入港元體系的資金總額約500億美元當中7月1日後流入的佔420億美元目前香港擁有的外匯儲備超過3.8萬億港元為港元貨幣基礎的1.8倍。 2. 持續創新擴大市場容量 :香港資本市場善於捉緊新興機遇,通過持續創新擴大市場容量。 人民幣國際化、滬深港通及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都是其中的重要例子。 這些開創性的機遇今日在香港市場都已經開花結果,成為推動市場不斷進步向前的增長引擎。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資金池規模超過8,500億人民幣。 滬深港通方面,國安法實施以來,北向及南向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116億人民幣及375億港元,較國安法實施前12個月增長97%及146%。

  3. 2013年10月17日 · 香港聯繫匯率30周年. 2013年10月17日.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在1983年10月17日推出。 今天是推出聯匯制度的30周年。 30年以來,聯匯一直是支持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基石。 香港在這段期間經歷過多次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聯匯一直行之有效,運作暢順。 聯匯制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年聯匯推出前港元匯率大幅貶值引起社會的動盪。 經過30個年頭,有些市民對當時的情況可能已經印象模糊,年輕一代或許從未聽說過。 藉着聯匯30周年,我在此重申聯繫匯率對香港的好處和重要性。

  4. 2023年12月1日 · 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規模一直穩健增長,在過去十年錄得143%的升幅。 至於銀行業表現,零售銀行整體稅前經營溢利在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上升120.5%,資產回報率也在今年上半年顯著上升至1.15%。 保險業務方面,今年首三季不包括退休計劃的業務蓬勃,新造保單保費為1,465億港元,同比上升30.6%。 許正宇指出,中長期而言,香港金融市場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指香港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政府會連同各監管機構推動落實新的政策措施和項目,為市場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2月1在網誌發表的 文章 :

  5. 2022年10月6日 · 香港如何妥善管理這個階段的進程關乎到經濟恢復的速度及力度亦關乎香港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本屆特區政府自上任以來,本着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疫的原則,務求以最小的代價,最大程度推動經濟復常與對外往還。 我們將會繼續穩步推進,帶領香港走出疫情下的逆境。 中、長期而言,有幾條主線構築成未來大格局的根本狀況,也勾劃了香港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6. 2022年7月24日 · 資金進出港元體系引致銀行總結餘增減是聯繫匯率制度設計下必然的調整過程香港外匯儲備龐大金融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等因素是維護聯匯制度的堅實底氣所在。 他又說,當香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按揭還款負擔難免增加,市民置業或作其他投資決定時應審慎。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 文章 : 過去一個多月本港疫情反彈,但在精準防疫的大原則下,大部分社會及經濟活動仍謹慎有序地進行。 上星期剛開幕的書展,吸引不少市民入場,我也特意出席了兩場新書分享會,並在書展攤檔買了些書籍。 有些參展書商說,今年書展整體上人流仍然不錯,對生意額持審慎樂觀看法。 其實,當整體經濟表現疲弱,各行業都承受着較大壓力的時候,這類主題式的大型展會,總能刺激額外的消費需求和帶來短期的就業機會。

  7. 2013年10月14日 · 1983年的香港經歷了一個躁動和不安的夏天。 當時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進行數輪談判後投資者對於1997年香港的前途問題感到憂慮股市的恆生指數從7月的高位1,102點急跌超過30%至9月底的758點市民對港元失卻信心紛紛拋售港元換取美元當時港元已經以浮動匯率制度運行了九年港元匯率從1983年初的6.5港元兌一美元急劇貶值至差不多10港元兌一美元。 當時香港已形成了貨幣和金融危機。 我仍然清楚記得在30年前的一個傍晚,我下班回家,見到屋邨內一家大型超市被市民團團包圍,因為他們對港元的信心已近乎崩潰,所以趕緊將口袋的港元現鈔換成日用品,以免港元持續貶值下招致更大損失。 超市的食品、廁紙等等因而很早便被搶購一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