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6日 · 衞生署今日五月二十六日接獲生產商博士倫通知該公司將自願回收特定批號的博士倫眼潔洗眼水根據生產商提供的資料該公司未能確定其洗眼水部分配件是否符合滅菌過程因而作出回收行動。 生產商確定以下受影響批號有進口本港: 根據生產商的資料,約6 000樽受影響產品已被分發至本地市場,至今沒有接獲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 衞生署發言人說:「正使用有關產品的市民,應檢查其產品包裝盒及樽身的批號是否屬上表所列的受影響批號。 市民如正使用受影響批號的產品應立即停用,並致電生產商設立的熱線(9749 7803)查詢及跟進,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發言人續說:「市民使用上述產品後如有疑問或不適,應盡快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完.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40分.

  2. 2023年8月28日 · 事實上食安中心於今年六月中起已經全面提升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檢測所有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及加強檢測其相關的加工食品並在食安中心網頁公布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結果供公眾參閱。 食安中心亦會繼續與本地日本食品進口業界和餐飲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就相關管制措施和最新情況與業界溝通,並將於明日(八月二十九日)為相關業界舉行第三場網上簡報會,解釋新措施的具體細節。 是次簡報會也邀請了物流業界參加,以便更好配合進口貨品的運送安排。 楊碧筠強調,食物安全關乎市民身體健康,食安中心會繼續於進口層面做好把關工作,並加強與業界解說新措施,確保運作順暢和保障香港食物安全。 完. 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42分. 即日新聞.

  3.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在南區一所學校的急性結膜炎爆發個案涉及十九名年齡介乎十三至十七歲的男學生及一名女職員故此作出上述呼籲調查顯示他們自十月六日起出現眼睛紅腫痕癢及流眼水等徵狀。 所有受影響人士均曾求醫,無需入院,現時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職員已視察該學校並建議該校職員採取防控傳染病的措施。 紅眼症是一種傳染性高的疾病,主要因細菌及病毒引致。 徵狀包括眼睛刺癢、流眼水、眼睛疼痛、紅腫。 染上紅眼症人士只要有適當治療,可於一至兩星期內痊癒。 紅眼症一般是透過直接接觸已受感染人士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接觸受污染的手指、衣服和其他物件而間接感染。 預防紅眼症,市民應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 不要與人共用毛巾或洗手間用品;

  4. 2024年5月17日 · 日本進口水產的檢測情況. ***********. 因應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把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大海,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已發出《食物安全命令》,禁止源自日本10(都)縣的水產、海鹽和海藻食品進口本港,受禁(都)縣包括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群馬、栃木、新潟、長野和埼玉。 至於其他未有被禁止輸入香港的日本水產、海鹽和海藻,為確保食物安全,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亦會全面進行輻射水平測試;在確認相關產品沒有超出輻射水平的情況下,才放行於市場供應。 由於日本核污水排放安排前所未見,而且會持續30年或以上,政府當局會密切監察和加強檢測。 若發現異常情況,不排除進一步收緊禁止進口的範圍。

  5. 詳情可參閱香港天文台的網頁( www.hko.gov.hk/tc/radiation/monitoring/seawater.html )。 由八月二十四日起至今日中午食安中心及漁護署分別檢測了共49 277個日本進口食物樣本包括32 042個水產及其製品海藻及海鹽樣本及共12 784個本地漁產品樣本作輻射水平檢測,全部樣本檢測合格。 完.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0分.

  6. 2023年12月8日 · From August 24 to noon today, the CFS and the AFCD have conducted tests on the radiological levels of 18 875 samples of food imported from Japan (including 12 529 samples of aquatic and related products, seaweeds and sea salt) and 5 264 samples of local catch respectively. All the samples passed the tests. Ends/Friday, December 8, 2023.

  7. 2020年5月18日 · 「丙酸氯倍他索」是用於治療炎症的類固醇物質,不當或過量使用類固醇會引致皮膚問題及全身性副作用如圓臉、高血壓、高血糖、肌肉萎縮、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及骨質疏鬆等。 含有「丙酸氯倍他索」的產品只可在醫生指示下使用,並憑醫生處方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於藥房出售。 「咪康唑」及「酮康唑」用於治療真菌感染,副作用包括局部皮膚刺激及過敏反應。 根據《條例》,所有藥劑製品均須獲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方可合法於市面售賣。 非法售賣或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及第1部毒藥均屬刑事罪行,每項罪行最高罰則為罰款100,000元及監禁兩年。 市民不應購買或使用成分或來歷不明的產品。 所有已註冊的藥劑製品於包裝上須附有香港註冊編號,格式為「HK-XXXXX」。 未經註冊藥劑製品的安全、素質及效能均未獲保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