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明报》是现今 香港 最有影响力的 报纸 之一,1959年 查良镛 (即 金庸 )与中学同学 沈宝新 合资创办。 《明报》历史. 播报. 1959年,查良镛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 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 尽管他们不断更改 副刊 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 ”《明报》的老员工都记得他当年辛劳的身影,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 有传说,一段时间他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 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2. 0. 1·6明报撤换总编辑事件. 播报 上传视频. 社会事件. 2014年1月6日,香港《 明报 》宣布更换总编辑,原总编刘进图出任新职,据称曾任《 南洋商报 》总编的马来西亚华人钟天祥最可能成接替人选。 但这一更换遭《 明报 》内部反对,约110名员工20日在报社门外静默5分半钟,象征报社55年历史,以示捍卫办报方针。 西方媒体和香港一些人更将此事上升为“中央打压言论自由事件”。 2014年1月23日,《 环球时报 》刊登《社评:私营香港〈明报〉换总编,怎能怨中央》,回应此一事件,文章称抗议“《明报》遭打压”是伪命题之下的情绪聚集,从这种无事生非中,只有希望香港“天天出事”的人和力量才能获益。

  3.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2010年9月,《集體回憶首次現身明報周刊》,翌年7月結集成光與影的集體回憶出版至2016年7月已屆第6集筆者透過全新訪問重塑香港娛樂事業 (包括歌漫畫舞台劇等) 的風光盛世現身說法的嘉賓超過150位分別來自導演編劇電視台高層製作人藝訓班導師藝人DJ經理人藝人助理漫畫家收藏家等不同界別呈獻最珍貴的照片回憶讓香港最好的時光再現眼前。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4. 香港月刊. 《明报月刊》是中国香港《 明报 》姊妹刊物,为 月刊 ,创建于1966年,创刊人是 金庸 。 [1] 中文名. 明报月刊. 外文名. Ming Pao Monthly(英文) 语 种. 中文. 创刊时间. 1966年. 出版周期. 月刊. 目录. 1 刊物历史. 2 刊物条件. 3 刊物特色. 4 外界评价. 刊物历史. 播报. 编辑. 1966年,在 香江 之畔, 金庸 继《明报》之后,又创办了其姊妹刊物《明报月刊》(“明月”)。 《明报月刊》自创办之日起就致力于文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加之其一贯坚持恪守“独立、自由、宽容”的信条,因而有关文化领域的各种声音,无论派系,都可以在“明月”上找到。 创刊40余年来,《明报月刊》在海内外华人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5. 中文名. 中华时报. 外文名. China Times. 别 名. 中华时报社. 简 称. 中时. 创办人. 曾晓辉. 总部地址. 香港铜锣湾 [2] 宗 旨. 弘扬文化、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瞭望世界. 语 种. 普通话、广东话、英语. 类 别. 报纸,杂志,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财经,文化艺术产业 ,科技 [1] 主管单位. 香港特区政府. 出版周期. 日报 [1] 国际刊号. 2664-1399 [3] 目录. 1 关于《中华时报》 2 发展历程. 3 香港《中华时报》创刊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4 创办人、现任董事长兼社长. 5 报纸板块及栏目. 6 活动纪事.

  6. 0. 消失的地标.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2011年明报周刊出版的图书. 《消失的地标》是由明报周刊编著的。 讲述了 香港 日日蜕变,在种种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变动之中,每一个香港人的生活面貌亦或多或少受牵动,在失去启德机场、天星码头、港大何东女子宿舍、东英大厦、蘇屋邨、凯悦酒店、油街艺术区以及许多渐被遗忘的地标的事情。 书 名. 消失的地标 [1] 作 者. 明報周刊. 出版社. 明報周刊. 出版时间. 2011年7月. 页 数. 443 页. 装 帧. 平装. ISBN. 9789881911377. 副标题. 《明週》城市系列. 售 价. HKD 128. 目录. 1 内容介绍. 2 作品目录.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7. 《藏书家的心事》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董橋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