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0日 · 去年一名男鋼琴老師在男同志交友平台結識「紅酒公司老闆」,繼而成為情侶。 騙徒誘騙受害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參與一個投資項目,一個月內共轉帳1,347萬元。 當受害人一度想取回款項,但對方稱受害人有違規操作,需存入460萬才可解凍。 「殺豬盤」三大套路. 「殺豬盤」騙案涉款驚人,警方早前公布「殺豬盤」的操作方法。 「搵豬」 :利用「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號,包裝成「高富帥」,並尋找感情寂寞的人下手。 「養豬」 :對受害人噓寒問暖並成為戀人,再哄騙受害人透過虛假投資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低風險高回報」。 「殺豬」 :當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後,若想取回款項,騙徒便以多個藉口拒絕並封鎖受害人。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2. 2020年12月11日 ·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而且WhatsApp標榜個人化及私隱保障,Facebook難以從中獲利,只是把要把所有在網上的人都集中使用其服務,增強了Facebook集團的影響力。 社交平台真有言論自由嗎. 事實上,不少人曾經以為社交平台是言論自由的象徵,可以發表不違背自己立場的說話。 但原來世界上言論自由從來只限於個人,一旦要依賴其他平台發佈自己的言論,就變成了他人的言論自由。

  3. 2012年4月13日 ·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沒有社交概念的便沒有發財的空間。 根據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言,收購Instagram並不是facebook經常作的商業行為,對facebook而言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家產品有這麼多用戶的企業……我們不打算有更多類似的收購。 薑餅人作為iPhone用戶多年,早知道Instagram這個程式,但正如跟成千上萬的拍攝及相片相關程式一樣,很快就會被放在手機內,久不久才會開啟一下發張照片。

  4. 2018年12月9日 · 不過有研究發現,在社交媒體「放閃」這個舉動,背後或隱藏著社交危機及個人精神問題。. 青年眼見同輩在社交網站放閃,亦同樣要在社交網站帖文炫耀比較,但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假裝快樂。. fb「放閃」係咩心態?. 《The Happiness Effect: How Social Media is Driving a ...

  5. 2023年5月18日 ·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518. 【網絡熱話】女子搭的士拒收有字鈔票捱罵 塗污、損毀鈔票可否拒收/還能用嗎?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5/18 15:06. 最後更新: 2023/05/18 15:09. 分享: 儘管電子支付十分盛行,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仍有不少場景以現金支付及找贖。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短片,一名女乘客支付的士車資時,獲司機找贖一張寫滿字句的20元紙幣,當場表示不接受並要求司機換過一張,惟司機拒絕更換且稱非自己所寫,斥該名乘客不得拒收,二人遂於車廂內發生口角。 的士司機︰「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

  6. 2013年4月12日 · facebook VS Sulia. 薑餅人近日在App Store下載了一個名為Sulia的應用程式,其特色在於按內容分類整理好社交網絡上的內容,如科技、中國、財經、以及蘋果,谷歌等大企業的新聞,分門別類,程式更容許用家選擇可信賴的消息來源,讓用家毋須浪費時間過濾資訊。 雖然資訊來源仍以facebook為主,但Sulia卻讓用家讀到想讀的資訊,逗留時間更長,這樣便會削弱了facebook廣告的效用,facebook要如何吸引用戶留在網站,還有待觀察。 撰文 : 薑餅人. 欄名 : 電玩透視.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上周全球最大社交網站 facebook 宣布一項新猷,推出一個名為 facebook home 的軟件,將 Android手機變成 facebook手機。

  7. 2023年10月4日 · 1. 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其實這3點都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很多人遇到「著數優惠」時,就會把持不住。 記住「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尤其是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時。 當中,「獨家優惠」是最容易被詐騙得逞的標題,而「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也是騙案的慣常用詞。 最近,就有假旅行社以「700元住半島、坐直升機」作佋倈,如果屬實是原價的3%,但實際是「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遇到這些「優惠」,大家必需保持頭腦清醒,切忌因小而失大。 2. 重視資訊真實性.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