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0日 · 【明報專訊】資深移民顧問、景鴻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關景今年6月逝世,享年65歲。 景鴻集團昨日凌晨於官網及facebook公布消息,稱對關逝世感萬分悲痛和不捨,稱他一生熱心公益,為後輩立下良好榜樣,創辦集團後積極推動業界發展;集團會秉承關的教誨 ...

  2. 2023年7月19日 · 資深移民顧問關景鴻於6月逝世。景鴻集團今日(19日)凌晨在社交平台公布關景鴻逝世消息,稱關景鴻一生熱心公益,為後輩立下良好榜樣,積極推動業界發展、成為業界翹楚,受到不同業界的敬重及景仰。

  3. 下一篇 上一篇. 隔4年再訪港知遠:無力感裹挾每個人. 圖1之1 - (王聖辰攝) 【明報專訊】如今專研歷史人物梁啟超的內地作家許知遠(圖),昨攜新作來港宣傳。 這名戴黑框鏡、蓄長髮的前傳媒人,接受本報訪問時,年近50的他總是平靜凝視現實的斑駁,也少些往昔的直言不諱,惟愛強調接納現實、做好知識分子「微小努力」的他,臉上憂容始終未曾散去。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4. 2023年10月26日 ·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初財政預算案預告重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移民)」,昨日公布的《施政報告》宣布落實計劃,入場門檻為3000萬港元(房地產除外),較暫停計劃前的1000萬元高兩倍,新門檻亦較歐美等地為高。

    • 住屋權屬的分佈及變化
    • 「新移民」的構成
    • 遷移身分與住屋權屬的交叉對比
    • 1996至2006年的變化
    • 2006至2016年的變化
    • 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

    簡言之,香港住屋權屬現時主要分四大類別:出租公屋、自置資助出售房屋、自置私人房屋、租住私人房屋。而港府是香港土地的「唯一擁有者」、大業主和發展商,掌握土地發展的步伐與方向。1980年代起,包括公屋和以「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主的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便成為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的住所。資助房屋能使市民每月省下數千元生活費,亦助市民更易實現置業階梯。 第一任行政長官1997年上任不久後曾宣布「八萬五」建屋計劃,其中逾半為資助房屋,希望提高市民自置房屋比率。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 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因滯後效應,2000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住宅落成量大降,特別是不少居屋項目...

    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後,單程證成為內地人移民香港的主要渠道。除了已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內地移民,「新移民」還包括內地來港居住不滿7年、但同時內地戶籍已被註銷者(即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簡稱PMR)。 另外,為加強香港競爭力,1990年代起,港府推出數個計劃,吸引包括內地出生的人才移居香港,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但因數據所限,筆者無法分別各類型非單程證移民。我們以下將重點探討3種不同的遷移身分(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PMR)和他們的住屋權屬在20年來(主要集中討論1996、2006和2016年)的情况和變化。

    附表是作者基於各年人口統計5%抽樣微觀數據而製作。如上所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頭幾年持續的樓價下滑,對業主來說或是噩夢,但對還未「上車」者來說是難得機會。1996到2006年間,全港住戶居於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由35%升至38%。其中本地出生者的升幅(2個百分點)較明顯,高於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1個百分點)。至於PMR在1996年高達35%的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相信是因1996年人口統計對此類人士的定義較寬鬆,涵蓋範圍較大(篇幅所限,在此不詳細討論)。2006年數值是較合乎預期的16%。

    對比自置私人房屋,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絕大部分為居屋)的住戶升幅更明顯。在本世紀初政府雖已削減居屋的建造和出售,但因滯後效應,全港住戶在1996到2006年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百分比由12%大幅上升至17%。其中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升幅最大:本地出生者升3個百分點,至18%,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則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17%。PMR雖然也升2個百分點,但能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仍是極少數(4%)。 租住私人房屋方面,整體上,對比1996年,2006年的比例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回歸初期港府希望提高自置住宅比例以及持續提供公屋的政策有效。但這似乎對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和PMR更有效。話雖如此,即使PMR租住私人房屋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46%(2006年)仍是3種...

    受難以預料的客觀環境及港府對房屋計劃的方向變化影響,2000年代中期以後,隨着居屋和公屋興建量大削和停滯,加上私樓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香港房屋問題再次加劇。2006到2016年間,全港住戶「上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和私樓的比率平均下降了1和3個百分點。租住公屋百分率維持不變,租住私樓的住戶比例升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出生者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同步。兩組人士在這10年間居於自置私人房屋以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下降,同時租住公屋和私樓的比率上升。 雖然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新移民」和本地出生者,住屋情况的變化在這10年間大致相同,不過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情况卻非常嚴峻。其「上車」比率的下跌在這10年間最明顯:私樓由2006年的16%下降到20...

    本文淺析回歸以來約20年香港住屋的情况和變化,從而了解新移民在香港住屋方面情况。篇幅所限,我們重點關注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PMR)。回應文首問題,經上述交叉對比,並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一來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新移民在這20年中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上和本地出生者同步,二來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不論在能夠住上公屋,以及「上車」居屋及私樓的比率,也及不上其他遷移身分者。2016年,有接近七成PMR被迫租住私樓,包括劏房。 由於本世紀初香港房地產市場受到大環境的衝擊,令到前特首「八萬五」建屋計劃成眾矢之的,政府也被迫修改。現在看來,整體而言,當時政府進取的房屋供應政策確能改善香港居民住屋環境。可惜在2000年代...

  5. 2024年1月22日 · 艾雲豪:從《但願人長久》看新移民貢獻. 【明報專訊】新移民的融入,在地球村過去廿年經歷全球化的時代,是每個社會、多代人們老生常談的話題,當中有複雜糾結的元素,除主要的謀生經濟外,其他如種族文化、政治經濟,甚至意識型態,都相互 ...

  6. 下一篇 上一篇. 調查:逾九成港人 近5年曾做義工. 圖1之1 - 資深義工劉鳳儀(左)及青年義工蔡卓欣(右)在記者會分享助人故 . . . . . . (義務工作發展局) 【明報專訊】義務工作發展局(AVS)委託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做「香港義務工作調查」,逾九成受訪者稱過去5年曾參與義工,每月平均投入時數約12.84小時,逾三成希望未來有機會到大灣區(17.3%)及內地其他地方(14.2%)參與義務工作。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