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王嘉暉醫生於200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及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骨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 於醫院管理局任職駐院骨科專科醫生,並於2011年轉為私人執業。 王醫生於2008年考獲美國NASM 私人健身教練專業資格,亦為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及2009年東亞運動會擔任駐場醫學顧問,自2013年起開始為信報撰寫專欄,講解各類骨科疾病知識。 除了撰寫專欄,王醫生亦時有接受傳媒採訪及擔任醫學專題講座講者,致力宣揚公共健康教育事務。 骨骼作為保護內臟、配合肌肉活動及支撐身軀的主幹,角色舉足輕重。 機器尚可定期維修及更換,然而骨骼自出生開始便每日重覆勞動,故此退化、勞損或受傷亦在所難免。

  2. 吳漢林醫生出生於香港,生不逢時,適逢戰亂,日寇侵華,香港淪陷。自少孕育強烈的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情懷。高中畢業後回國升學,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醫學院,是我國最早開辦的醫學院,前身為博濟醫學堂,創辦於 1866 年,國父孫中山先生 1886 年在此就讀。

  3. 「觸動心靈的作品。 」 - 劇本圍讀的觀眾評語. 一場末期癌症的戰役空降在三口子的家庭,一家人潛藏多年的隱憂及危機隨著癌細胞的擴散逐一浮現。 父親確診患上末期癌症,母親卻渴望在丈夫身上尋求多年來被愛的證據。 面對父親病情的嚴峻及母親心靈的缺口,為了化解怨恨,孤僻寡言的兒子嘗試從中斡旋拆解父母間的心結,但事與願違。 兒子想起以前與父親一起參加越野賽的日子,於是嘗試在親情、愛情及友情之間重新學習,體會「愛」的價值,放下執著,與父親並肩完成最後一場人生的越野賽,向著終極挑戰直跑,一直跑…… 劇本改編自真實故事,編劇以自己和已離世的父親一起對抗癌魔的日子作為藍本,希望藉著自身的故事與其他癌病患者及其家人分享對生命的體會,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關顧及支持。 演出由劇場脈搏主辦及製作。

  4. 2014年07月號. 醫生: 張琛 (註冊中醫師)及潘德翹 (註冊營養師) 撰文:CARY.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甚麼? 《健康動力》雜誌誠邀註冊中醫師張琛及註冊營養師潘德翹,在「中西合璧、活得出色、食得招積」醫學專題講座中,為大家詳細講解及分析,講座中更教導簡易操,以及贈送健身禮物,讓與會者更懂得養生之道。 建立「醫療方案」 生命離不開「生老病死」,由出生一刻,依循人生定律,努力讀書、找份好工、成家立室、生兒育女、儲蓄防老……。 可是,疾病一環,永遠預估不到,往往在你不防時來臨,可是,卻又未能切切實實地預防及治療。 張琛醫師指,人一生中最重要是「懂得選擇醫療方案」,在患病時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再配合飲食營養及運動方案,讓療效更佳。 中西醫互相融合.

  5. 你或許聽過「地中海貧血」,但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它以地中海命名? 原來,這個令科學家和醫生頭痛的遺傳性疾病,是人類為了生存下去而作出的自然演化! 地中海貧血 (地貧)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患者因為特定基因的缺失或無法正常運作,導致他們血紅蛋白不足,紅血球功能較常人差。 顧名思義,此病較多發生於地中海國家一帶,包括東南亞部分國家,原來這個地理特點分布是和瘧疾有關! 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疾病,在醫療技術及設施缺乏的多年前,地貧患者的基因蛻變能提升他們抵抗瘧疾的能力,提升生存優勢。 亦因此,有較高機會將這類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是人類的自然演化。 然而時至醫療發達的今日,瘧疾已有藥可治,地貧基因再無用武之地,反而其引致的紅血球缺陷成為有待解決之難題。 地貧可細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種不同嚴重程度。

  6.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澳洲亞德雷德大學醫學院, 在1 9 9 6 年加入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 並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及英國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等名銜。 潘醫生亦任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現時私人執業。 在伊利莎伯醫院臨床腫瘤科行醫的歲月裏, 她選擇了專注肺癌的治療和研究, 從此加入了「肺醫」的行列, 見證著肺癌醫療在這二十個年頭的發展,由最初的藥石無靈至現今的百花齊放, 肺癌彷彿已由一個死症進化為長期病患。 潘醫生亦期盼藉着治療科技的日益進步,能為更多肺癌患者燃點生命的希望。 楊重禮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

  7. 2021年10月號. 隨着人口老化,膝關節退化問題在香港更為常見,當中不少個案更需置換人工關節。. 據醫院管理局的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輪候全膝關節置換的個案多達31,298宗。. 全膝關節置換以外,對局部膝關節退化患者,原來亦有局部膝關節置換手術可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