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我也回顧自己的日記,兩年前的我,覺得第二部的那8個故事只是有趣的日記範例。 但兩年後的我,卻看見那是本書最精華,最有厚度的部分。 希望你也能從《不成功,因為你太快》當中,找到自己慢下來的方法與勇氣,並且在人生重要的領域中,為自己留下 ...

  2. 2018年6月29日 · 更正確的說法是: 我練習著自己可以「 改變 」,能夠創造「 成果 」的事情,於是逐步建立了自己的「 具體願景 」,而熱情就在這樣的執行過程中發生。 不是去找到熱情,不是用熱情來支持自己的目標。 或許應該反過來,讓自己在行動中,逐步建立自己真正有信心的熱情。 為什麼熱情很難持久? 為什麼不知道熱情在哪裡? 沒有方法的熱情,就只是喜歡。 沒有看過對方的真面目,就只能是三分鐘熱度的喜歡。 不一定是先去找到自己充滿熱情的事情,反而是讓自己在真正完成事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難以被擊垮的熱情。 任何事情都會有難關、挫折、意外,擁有喜歡的過程不可能免除自己不喜歡的某些雜事。 就算你要追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跟一個所愛的人組成家庭,也不可能只有喜歡的事,還會有更多困難的事情需要我們去解決。

  3. 2017年8月30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的方法,也提供可能無法養成一般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一個變通參考。 我們或許無法堅持每天單獨空出時間寫日記,但可以在本來的工作與生活流程中納入寫日記方法。 寫日記的價值: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寫日記? 我的 三個「目的」 是: 1.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以後可以回憶。 2.反省自己做過什麼,下次可以改進。 3.在心無旁鶩的時間深刻認識自己。 而這三個目的,如果也可以在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進行中」「同時」達成,這樣就不用另外空出時間寫日記。 工作即日記: 在「記住自己」與「反省自己」的需求上,我 平常作筆記的習慣其實就滿足了寫日記想要達到的需求 ,我的筆記習慣是這樣的: 1. 每一個工作或生活任務,我都會以一則新筆記開始。

  4. 2016年2月5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05, 2016. 簡單才能專注,不專注不能成事,尤其身處這外在世界愈來愈不簡單的科技世界。 那些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資訊,每個都誘惑著讓我們難以做下決定,選擇愈多,我們行動愈慢。 那些社群裡朋友的成功與失敗、讚美或批評,牽動著我們一顆顆脆弱的心,雜音愈多,我們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脹愈快。 電腦玩物 中常常有讀者寫信問我:「每天面對這麼多工具與資訊,難道 Esor 你不會很焦慮? 」是的,我不會,或者說不常會,就算開始產生焦慮時,我也有一些方法找回簡單專注的自己。 我喜歡善用工具,愛研究新工具,但回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我知道我要過得很簡單。 我可以學習新工具的創意,但不一定要替換工具。 我可以思考更精妙複雜的方法,但會適度調整回歸自己真的做得到的習慣。

  5. 2019年1月13日 · 1. 總是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 無論是閱讀熱門新書、上熱門課程、聽熱門演講,如果有時間,也確實不錯。 但對我來說,這通常不是我學習的開始,也不是我學習的主軸。 因為,學習的核心不是學新知識,而是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誤會,學習當然是學到對我來說的新東西,而新的知識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更新與改變的契機。 但學習行動的出發點,則要從「先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開始 ,工作上哪個環節卡關? 思考可能是什麼問題造成? 有哪些想要突破的個人瓶頸? 甚至是自己已經有明確要進行的目標,想要為那個卡關的專案解套? 帶著上述的「問題意識」開始學習,那麼無論做什麼學習,才能找到更新自己思考、方法的真正有效新知識。 而且我指的還不是說有什麼問題,就去讀專門解決那個問題的書,並非如此。 我想說的是:

  6. 2016年9月3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3, 2016. 在部落格寫文章是分享,在臉書畫圖也是分享,在 YouTube 直播同樣是分享,這是一個網路分享的時代,讓我們可以很快的秀自己(或自己腦袋與技術上擁有的東西)。 然而有分享,就有可能遭遇批評、冷落,這樣一來分享還是一件這麼好的事情嗎? 我覺得是的,起碼我可以從自己快要突破十年的網路分享經驗裡,歸納十件我從「網路分享」學到的事來跟大家「分享」。 這篇文章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分享,因為我認為網路時代分享不需限形式也不要拘小節,那些像作文或行銷的方法教你的分享是「先把分享當工作」了, 但自己的分享就應該是「先分享」再說,你分享了,自然就會開始學 ,因為「分享」就像一位好朋友與好老師,時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饋。 1. 教我如何管理時間?

  7. 2015年6月23日 · 1. 閱讀時順手摘要、劃出重點在哪裡. 2. 比起剪貼他人資料,更重要的是加上自己的筆記. 3. 收集時順手搜尋其他相關筆記,並做出連結或合併. 單純的累積或收集其實也會有幫助,但是比起一個收集「他人資料」的他方資料庫,建構一個 「自己曾經想過」的個人知識庫 ,後者的意義更重大,幫助也更大。 這部分我曾經在過去很多篇文章裡分享過實際的做法,而上述這段可以說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意義所在。 有興趣參考更多實際做法的朋友,可以延伸閱讀: 用 Evernote 開始完美讀書計畫:抓重點閱讀心得複習. [偷看別人的Evernote] 我的 Evernote 看電影心得筆記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