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9日 ·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09, 2018. 「 養成好習慣 」對個人來說,是相對簡單又充滿效益的投資。 比起工作上許多真正困難的專案,養成好習慣要承擔的失敗風險很低,沒做到也頂多就是和原本一樣而已(雖然從整個人生來看:「和原本一樣」,才是最大的風險)。 但一個好習慣,帶來的往往不是一次性成果,而是人生某個功能的持久改變。 一旦習慣建立,就好像某個開關被打開了,某種世界觀被重新設定,於是之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無法想像的視野,也會在新的好習慣中,隨之而生:「 養成習慣之後,為人生開啟新功能,才有更多應用 」。 練習養成好習慣,就是這麼值得去嘗試與投資的行動。

  2. 2020年5月21日 · 我們要如何拆解有價值、做得到的行動? 以及實踐方法論之前,那些阻礙我們的時間難題、人性難題如何解決? 今年的新書《 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為什麼列出待辦清單更拖延? 幫你克服拖延、養成習慣、達成目標! 》,就是補上這套方法論的內在,他將不會涉及任何特定的數位工具(事實上這次完全沒有談到數位工具的部分),但卻會解答更多你對時間管理可能依然疑惑未解的問題。 真實的反思: 我期待《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這本書,對你來說會是個一步一步破除盲點、顛覆思考、重新建立心態的過程。 他依然像我其他的書籍一樣, 很強調「可操作的方法步驟」,但這一次不是工具上的操作,而是我們腦中思考、心中感覺的「拆解建構步驟」。 這本書是我實踐了十幾年各式各樣的時間管理技巧後,反思自己當時是如何做到? 又如何做不到?

  3. 2018年9月7日 · 在幫張永錫老師完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我曾經寫下這篇文章:「 為什麼要做一本不輕鬆的時間管理書?.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記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啟了第二本書的計畫,但這個計畫,似乎也應證了這 ...

  4. 2018年6月29日 · 無論是雜誌採訪,或是讀者來信,還是身邊親友的好奇,但這裡的出發點,都是:「 Esor 找到了一件他喜歡又充滿熱情的事情」。可是這個出發點,卻和我當初想的,甚至跟我現在維繫「持續去做」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5. 2019年1月13日 · 1. 總是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 無論是閱讀熱門新書、上熱門課程、聽熱門演講,如果有時間,也確實不錯。 但對我來說,這通常不是我學習的開始,也不是我學習的主軸。 因為,學習的核心不是學新知識,而是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誤會,學習當然是學到對我來說的新東西,而新的知識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更新與改變的契機。 但學習行動的出發點,則要從「先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開始 ,工作上哪個環節卡關? 思考可能是什麼問題造成? 有哪些想要突破的個人瓶頸? 甚至是自己已經有明確要進行的目標,想要為那個卡關的專案解套? 帶著上述的「問題意識」開始學習,那麼無論做什麼學習,才能找到更新自己思考、方法的真正有效新知識。 而且我指的還不是說有什麼問題,就去讀專門解決那個問題的書,並非如此。 我想說的是:

  6. 2016年10月13日 · 1. 零碎構思時間,擺脫軟體限制. 我是一個很喜歡利用 「空檔(零碎時間)」 的人,而我最常利用紙筆筆記本的時間就是這些零碎時間,例如開會中的空檔、移動之間,或是其他無法使用我覺得最有效率的桌機或筆電工作的時候。 這些零碎時間中,有些工作很適合智慧型手機與 App 來完成(例如 Evernote 快速收集照片與聲音,或是做文字筆記), 但有些工作我覺得還是沒有找到真的非常好用的 App ,例如「畫出圖解」 ,我試過各種平板、手機的 App ,但最後我覺得紙本最快。 (注意! 這裡我說的是 App ,而非電腦軟體喔! 行動與辦公桌是不同工作需求)

  7. 2015年6月23日 · 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作者: Esor Huang 6月 23, 2015. 在今年好幾場關於 Evernote、 防彈筆記 或數位資料整理術的 講座課程 中,我很喜歡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建構第二大腦 」的重要性,這個例子是「藥命效應」這部電影裡的故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