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7日 · 林鄭月娥 政治 逃犯條例. 首任特首董建華時代其特首辦公室人丁單薄之後曾蔭權上場立刻擴充特首辦。 但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特首辦不單收縮,連心戰室都解散了,有官場和建制中人建議,林鄭應重建心戰室。 彭定康引入 收風制定策略 所.

  2. 2014年1月8日 · 在曾蔭權年代坊間有一個觀點董建華提早離任原因之一是樓價持續下跌本地逾半家庭屬有樓階級身家大縮水民怨四起其他不滿在此基礎上放大結果董特首提早離任。 曾蔭權上台,樓市房屋政策向另一個極端移動,終止居屋供應、土地供應幾乎全由發展商話事的勾地表主導。 到了梁振英競選特首,背景是樓價高企,梁氏順利上台,與其推銷自己「有辦法增加房屋供應」的形象有關。 梁氏上任後,亦以增加額外印花稅徵收期、稅率,加推買家印花稅、雙倍印花稅等方式進一步調控樓市。 樓價如大跌 反有救市壓力. 雖然梁氏的房屋土地政策至今為止都在應對偏高的樓價,但我們同意,一旦樓價出現較大跌幅,且跌勢有持續的跡象;政府將有壓力進行相反操作--由出招壓市,改為收招救市。 表面上,樓價下跌,雖然不利業主,但應該受有意入市的用家歡迎。

  3. 2012年8月1日 · 事實上政府要待曾蔭權任期末才開始調整政策方向 ,即在勾地表外,增加由政府主導的土地拍賣。 現時多數意見認為,樓價過高、已脫離市民購買力。 但如果政府決定「正本清源」,以大量增加土地供應作為治本方法,萬一高供應遇上外圍因素逆轉,樓價跌幅便會進一步擴大。 而危機最有可能出現的時間,是2014年底至2015年中。 美國聯儲局已多次表示,低息環境會維持至2014年,換言之,美息很大可能在2014年底回升。 若港府在今年底開始加大土地供應,而有關地皮發展項目又以樓花方式應市時,時間剛好是2014至2015年。 按息上升伴隨供應增加,樓價大幅下調將無可避免。 政策滯後 加大市場波幅.

  4. 2018年5月30日 · 前財政司司長近日重申他主張香港宜有一千萬人口的觀點如果搜索一下一千萬人口」;會發現十多年來由前特首曾蔭權以至其他官方半官方人士也有類似表述不同背景人士為何鍾情於建立千萬人口的大香港原因各有不同但要留意的是有關想法如落實對未來樓市甚至香港居住環境都會有重大影響。 支持香港需要增加人口的理論有很多,最簡單易入屋的是「世界級大都會都有千萬級人口」 (此點其實有爭議,東京、上海固然是千萬人口都市,但公認的國際都會如倫敦、紐約,人口都只是800多萬人)。 較複雜的理論可搬出外國學者Geoffrey West有關城市人口與創新的理論——人口多的城市與創意科技發展有某種指數關係,人口多一倍,創新科技成果會多不止一倍。

  5. 2019年4月17日 · 圖左起許仕仁曾蔭權及任志剛。 盈富基金(02800)昨(周三)沽空額達5.5億元,佔股份成交約7成;周二沽空更達13.2億元,沽空比率約84%,即絕大部份是投資者的沽空成交,情況自3月底以來便持續出現,市場看法是「空軍狙擊」下,大市一定受壓,不過,了解當中關係時,可能會有另一種看法。 盈富基金是追蹤恒指表現的ETF,恒指有50隻成分股,盈富亦跟足比例買齊50隻,但不是沽空盈富,大市就要跌。 簡單來說,盈富基金有發行基制,就如同普通散戶向銀行認購基金,你買100個單位,銀行收了錢,便會增發100個基金單位,然後入市買貨,基金規模亦會同時變大。 到你覺得基金表現欠佳,不想持有了,便向銀行申請贖回,銀行則向基金公司發出指示,要沽出部份手上的貨,套現回來給你,基金規模亦因而縮減。

  6. 2023年4月27日 · 美國理財資訊網站GOBankingRates指出,人們要了解預算可能低於實際需要的原因,有十大跡象預示你可能沒為退休存夠錢。 1、未考慮醫療護理費. 人們都有一定心理準備要支出退休後的醫療費用,但可能未意識到這筆數額會有多高。 富達投資估計,一對2022年退休的65歲美國夫婦,將需要31.5萬美元(約247.2萬港元)來支付退休後的醫療費用。 如果你需要長期護理但又沒制定相關預算計劃,退休時也可能很快就會花光所有錢。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有逾半數需要長期護理,約七分一需要五年以上的護理。 對策. 當計算你需要為退休儲蓄多少錢時,一定要算上醫療費用,它們可能比你現在支付的數額要高得多。 美國財務策劃師Brandon Hayes提醒,不要忽視一些處方共付額等小項目。

  7.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蕭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有一名70多歲的吳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吳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吳伯趕出家門,令吳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吳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