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6日 · 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撰文指國家秘密由誰判斷值得關注。 (蘇煒然攝) 曾鈺成在《明報》撰文,指諮詢文件發表一星期以來,社會上議論最多的,是「非法披露國家秘密」的罪行。 關注者提出的問題有二:第一,「國家秘密」的定義會否太籠統、範圍太闊? 第二,「公眾利益」可否作為抗辯理由? 他指第一個問題,按諮詢文件建議,「國家秘密」涵蓋的事項,除屬於國家和香港的重大決策,及國防、外交和偵查罪行等範圍的秘密外,還包括經濟、科技方面的秘密。 若傳媒獲得一些重要經濟數據,可能難以判斷它是否「國家秘密」。 發表了,或會誤墮法網;不發表,就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那新聞自由是否削弱了呢?

    • 由自覺未必懂管、「嶄新課題」到「國家優勢」
    • 中央曾苦口婆心釋出善意
    • 「收緊」與「放寬」一體兩面:研判標準從來只得一個
    • 現時無空間談更新《基本法》:社會仍處於2019年後遺症
    • 解結2019:不應只針對執法部門
    • 最痛心示威者撕毀《基本法》、塗污國家名稱
    • 「過去或許太重視權利,沒教義務」

    作為長年的建制派領袖,曾鈺成一向予人印象能言善辯,轉數甚快,不過談到香港這本「書」時,不免放慢語速,仔細思索準確的用詞。似乎香港這本書的內容,連縱橫政壇多年的他都感到複雜。 曾鈺成指,中央負責港澳系統的官員,對於香港這本「大書」的看法,一直都在變化:「到底是否難讀呢?這個中央才知道,我很難評論。我只能說,在回歸初期,中央對香港的態度,就是覺得最好香港事務最後由香港人自己管理,甚有些中央官員說到根本不會懂得去處理香港事務,所以信任香港人,香港事務由香港人自己管。當時的領導人江澤民多次公開說過,會相信香港人管好香港,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不會干預香港根據《基本法》內自治範圍內的事務。」 到胡錦濤上任中共總書記及國家主席,中央對「一國兩制」的看法開始有變化。曾鈺成引述中共第十六屆四中全會報告中,提出...

    落到具體對港方針,曾鈺成憶述,回歸初期中央曾經多次苦口婆心,嘗試說服香港政界通過政改,逐步邁向普選,「第一次政改,2005年時,(時任特首)曾蔭權曾經帶了所有立法會議員上廣州,和內地官員談(政改),之後2010、2015年都有類似做法,2010年當然是僥倖能通過。當時北京真是一番苦心想爭取泛民支持通過政改,就算你不滿意也是向前走一步……香港一路不做23條立法,2003年失敗了,中央一直沒有逼迫,直至2019年後發生的事情才出手。」 所以香港這本「書」的內容,本身也在不斷演化。曾鈺成指,中央政府當然需要深入了解香港的政治狀況和歷史發展,去研究對香港應採取什麼政策。後來的發展所有市民都看到:2019年修例風波後,中央對香港的忍耐已到達極限,一年內先後落實《港區國安法》及修改選舉制度,論者大多形容...

    近兩年社會關注公民社會瓦解,曾鈺成首先表示不認同「中央出手令公民社會瓦解」的說法,並反問同一個問題:中央兩大舉措背後目的是什麼,而這些以往主導香港輿論的勢力,其主張及影響,到底對於「一國兩制」的發展是有利還是不利。在2019年前,這些反對力量確實早已存在,但未到足以影響國家安全的地步。 他又認為,爭拗個別一句口號、參選時大叫爭取普選、某某團體行為有沒有違反國安法,政府對某某團體的態度為何和以前有分別等等,完全沒有意思,因為研判的標準由始至終只有一個,就是「香港局面是否達到危害國安的標準」:「爭拗沒有意思,中央很清楚的,哪些力量是實際上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只是在政治發展和資源分配看法上有不同,不接觸國安問題。2019年發生什麼事大家見到的,國安法的四項罪類非常有針對性,當時真的在發生。」...

    如果將「一國兩制」比喻成書,書籍的內容當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化,推出不同的「修訂本」、總結經驗邁向未來。曾鈺成過往曾表示,希望參考當年起草《基本法》時的做法,設立具廣泛代表性及官方認可的諮詢委員會,讓中央政府與香港人一同商議2047後的香港如何走。《基本法》五十年不變承諾即將進入「下半場」,不過曾鈺成對此議題有了新看法。首先他認為「下半場」的說法不太準確,由中央至特區官員,近兩年已多次表示五十年之後不用變,正如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沈春耀所指,首五十年是「不能變」,五十年後則是「不需要變」。 其二亦是更現實的一點,是雖然憲制文件確實有與時並進的需要,但談到全港性的討論,今日絕對沒有這個氣氛,因為2019年以來發生的種種事件,後遺症至今仍在纏繞香港社會,指的未必是直接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而是社會上對...

    「開新篇」是個很廣闊的議題,而談起2019年修例風波,相信一幕幕可怕的畫面又會重新浮現,示威者掟磚、放火、襲擊他人等事件四處發生,亦有衝擊國家主權的行徑出現。中央和特區政府已通過嚴厲的執法行動和訂立《國安法》打擊上述行為。不過在過程中,亦有一些牽涉政府和執法部門的極具爭議事件,如元朗7.21襲擊,至今仍未得到一個公道的說法,令市民難以重新信任政府,成為社會解結的障礙。 不過曾鈺成認為,要拆解2019年事件在市民心中的死結,首先要搞清一些最根本的大是大非:「在(修例風波)整個過程中,執法人員有沒有做得不妥善要改進的地方呢?一定有。政府又有沒有哪些事情,把握得不準確呢?一定有。但是否就只集中那些問題?有些人說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什麼呢?有人批評『警隊濫用暴力』,但整件事是否就只是一個所謂『警...

    曾鈺成特別提到整場修例風波期間令其最痛心的一幕,是2019年7月1日當晚示威者攻入立法會議事廳後,除破壞設施,也做了幾件極具象徵性的事:「他們(示威者)攻入立法會後做了什麼?他們對住鏡頭撕毀《基本法》,不是純粹的毀滅性,不是撕一本普通的書。塗污議事廳內的區徽時,只塗污『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字,然後把港英旗披在主席台前。他們想怎樣?明顯有個強烈信息,是想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主權。」 故此,曾鈺成指出社會必須先認清前因後果、事件的性質,當時出現危害國家安全局面,這個最根本問題一定要先解決,過程中的種種事情才有空間再行審視。

    修例風波期間做出最過火行為,尤其於前線使用暴力、蔑視國家主權的示威者,為數不少都是年輕人,社會關注到這是否結構性的問題,年輕世代想法或已普遍出現變化。曾鈺成表示不會「一竹篙打一船人」,不少年輕人都有相當清楚的守法意識,參與暴力行為的學生終究是少數,實際上當時學校大部份都正常上課。他亦相信,絕大部份學生都不會認為所謂 「爭取理想」就可以隨意傷人、放火。 不過他認為社會的確要了解為何有一部份青年,會對國家、法治有這種態度,教育固然是其中一個要檢討的範疇,但也不能只怪學校、個別教師或某個科目,應該全面審視回歸以來尤其早期,中央和特區政府向在該段時間成長的年輕一輩,在傳達什麼信息。「全面一點回看,當時電視電台所說的,都是《基本法》保障大家什麼權利,像出入境自由、選擇職業和修讀科目的自由,多講自由權利...

  2. 2021年2月8日 · 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香港01》專訪,談到政治局勢、移民潮等議題。 曾鈺成認為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至少兩個議題得先解決,包括社會經濟深層次問題,以及政制改革爭議。 曾鈺成指,無論對反對派怎麼不喜歡,也不能否認他們代表相當一部分的港人聲音,政府有必要創造良好溝通環境,共同解決爭議,無論多難都要嘗試。 他亦相信,不會所有反對派都「不是愛國者」,始終有部分人可以團結起來,共商香港的出路。 至於移民情況,曾鈺成認為,英國也只是想通過BNO擴權計劃,於《港區國安法》議題上做文章對付中國,並吸引香港人才及資金,和所謂「歷史責任」沒有關係。 不過他表示會以平常心看待移民潮,並深入反思到底這些香港人想離開的想法從何而來。 他呼籲,特區和中央政府盡快贏回大多數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 1.

  3. 2024年3月12日 · 但卻招來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拍片質疑曾鈺成的評論的用心,而曾鈺成的民建聯黨友、立法會議員何俊賢不點名地口應陳穎欣指,議員責任就是釋除坊間對23條的疑慮,而非把提出疑慮的人都被標籤成反對23條,「這種博取流量以及違反愛國者行為 ...

  4. 2016年9月18日 · 作為一位年屆70的政治人物,曾鈺成從立法會主席退位之際,進可參選行政長官,退可助選「造王」,還有上環寫字樓的「智庫」玩玩,眼看敵人漸少,朋友漸多,這位自稱「傻佬」的閒人真可謂左右逢源,「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了。 曾鈺成的成功難以複製。 一個長年需要「打左燈轉右」的老司機,對路面情況和交通規則要做到何等瞭如指掌,方能年年續牌,並且保持安全駕駛記錄。 攝影:陳焯煇. 是「港人治港」出了問題. 領教了曾鈺成的語言藝術。 問:「有學者指出,當前『一國兩制』的困難不在香港,而是中共對國家失去管治自信(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邊疆不穩、國企困難),才會對政權愈抓愈緊。 面對這個沒自信的老闆,香港能怎麼樣? 他指正道:「現在的問題不是共產黨沒自信,簡直太自信——許多人說現在全世界都不行,只有『中國模式』行。

  5. 2024年2月20日 · 基本法23條. 曾鈺成. 陳穎欣.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近日拍片,質疑曾任立法會主席的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月初在《明報》撰寫有關《基本法》23條立法的文章,論點令人「搲頭」

  6. 2024年4月9日 · 垃圾徵費擱置與否繼續牽起爭議,立法會前主席、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表示,過去10年垃圾徵費的實踐試驗、諮詢從未間斷,環保署早於2018年起便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