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為了保障勞工基本生活並維持購買能力,勞動基準法第21條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且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對於工資在基本工資數額邊緣的弱勢勞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規範。 有鑑於物價上漲及經濟成長,勞動部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每月基本工資由2萬6,400元,調漲至2萬7,470元,調漲幅度為4.05%。 另外,在每小時基本工資的部分,也由原先的176元調漲至183元,調漲幅度接近4%。 過去8年來,每月基本工資共調漲7,462元,每小時基本工資共調漲63元。 除了臺灣外,為了應對高通膨環境,許多國家也都調漲基本工資,如鄰近國家韓國,2024年起每小時基本工資將從原先的9,620韓元調漲至9,860韓元,而日本於2023年從時薪961日圓調漲至1,002日圓,調幅創下新高。

  2. 2022年2月1日 · 政府在2022年為了廣大勞工階層著想,從2022年1月1日開始,每月基本工資從2萬4,000元調整為2萬5,25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亦由160元調整為168元,這是2016年以來第6次調漲基本工資,此次調漲預計有超過50萬名勞工受惠。 除了臺灣之外,近一年的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的最低基本工資也有所調漲。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審議會在去年7月將最低時薪從902日圓(約新臺幣215元)調漲為930日圓(約新臺幣221元),調幅為2002年來最高;韓國則從2022年1月1日起,將最低時薪調升為9,160韓元(約新臺幣211元),較2021年上漲約5.1%。

  3. 2018年12月1日 · 新個稅法首次引入綜合徵稅,將原先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進行綜合徵稅,至於其他所得(如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仍採分別計稅。 減除費用從每月人民幣3,500元提高至5,000元,意味著所有工資階級都能享有減稅優惠,以前不用繳個人稅的工薪族,未來依然不用繳交,以前須繳交少量個稅的,則可能不用再繳;然而,過去分開計稅的項目將合併計算,對於領有多重收入的臺籍在陸員工,可能因此落入較高稅率級距,使整體稅負增加。 稅率級距調整,減輕民眾個稅負擔. 新法減稅,擴大3%、10%、20%等3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而30%、35%、45%等3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6期.

  4. 2018年5月1日 · 公司支付各項費用除了需取得合於稅法規定的憑證外,稅法針對某些費用及損失項目,有認列金額的上限,如超過稅法規定的限額,於申報所得稅時就必須將超出的部分調整剔除,因此造成課稅所得額變高,繳的稅也就變多。 瞭解這些在稅法上有限額規定的會計項目,除了可以省下稅金外,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規劃,費用控制等亦有幫助。 以下介紹常見的限額項目: 旅費:國內差旅費、國外差旅費及停車費、通行費、汽油費、計程車資等. *限額: 1.國內差旅膳什費: 職員每日600元(以下幣值若無另行註記,以新臺幣計)、董事長、總經理、經理、廠長以上每日700元。 ※員工出差日支膳什費超過財政部核定免稅標準則:超過免稅日支膳什費部分列屬「薪資」,免扣繳,但須申報扣繳憑單。

  5. 2019年10月1日 · 保險是人的事業,人才的引進是一個單位邁向績優的基礎,因為唯有源源不斷、大量的引進優秀人才,才能持續提升團隊成員水準。 國泰人壽專招佳德通訊處處經理方俊閔認為,團隊的績效來自於人數與產能的結合,有足夠的人才,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產能,讓一個團隊達至績優。 有人,才有人才,有人才方能造就主管,而足量的主管不斷增員新人,才令團隊不斷擴大。 在專招佳德通訊處,有42.8%的夥伴屬於入行未滿兩年的新人,充足的新人會帶來年齡層之間的活絡,也讓習慣於固定做法與節奏的資深夥伴們,能夠得到適度的刺激與開拓新眼界。 但是人才應該如何招募? 各大保險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增員辦法,國泰人壽自也不例外,但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方俊閔如何活用國泰人壽的增員系統,讓團隊人才源源不斷? 意願比能力更重要.

  6. 2015年1月1日 · 1.沒時間. 很多人常說:「我沒時間去關懷,我可以捐錢。 」覺培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曾講過,在行善的道路上,捐錢是一年級新生,實地走到前線才是二年級生,自己沒有走到第一現場,你就永遠無法知道人間的冷暖是怎樣,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家裡有多溫暖。 而要如何有時間去關懷,就是要把握當下。 每個人都可以投入關懷,只要將我們的價值觀翻轉一下,多去關懷你身邊的人和事就可以。 2.不富有. 有人說:「我沒有東西可以給。 」星雲大師常說,我們要從「求」的人生改為「給」的人生,你不能給予金錢物質,但你可以付出歡喜、希望、方便,這些都可以透過你的語言、神情、笑容表達出來。 覺培法師指出,富有要從給予開始做起。 曾有一個孩子拿著儲蓄罐找到她,表示要捐給汶川大地震的受難民眾。

  7. 2023年7月1日 · 勞動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臺灣就業者平均工時為2,000小時,與10年前(2011年)相比,減少144小時,不過在全球主要國家的排名中仍高居第4,僅次於新加坡(2,298小時)、墨西哥(2,128小時)和哥斯大黎加(2,073小時)。 換句話說,臺灣就業者的平均每月工時超過166小時,平均每週工時則超過38小時,僅略小於臺灣的法定工作時數。 以就業者的屬性來看:2021年「全時就業者」主要工作每週經常工時為41.6小時,與2019年相比下降0.6小時,略低於南韓的43.9小時、日本的42.5小時;「部分時間工作者」每週經常工時則為19.1小時,與2019年相比,上升0.7小時,高於南韓的17.2小時,低於日本的23.2小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