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陳雲、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熱血公民黃洋達、鄭松泰,以及「四眼哥哥」鄭錦滿

      • 香港復興會陳雲、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熱血公民黃洋達、鄭松泰,以及「四眼哥哥」鄭錦滿今日一同召開記召宣布成立共同陣線出選9月立法會。 黃洋達說,陣線名單當選後會發動辭職公投,推動全民制憲。
      www.hk01.com/article/9606/本土陣線擬派5人出選立法會-陳雲或戰新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民前在2018年後轉為低調網絡行動其中 梁天琦 退出和被判入獄,黃台仰和 李東昇 流亡 德國 。 2019年5月,兩人獲得德國政治庇護。 成立與理念 [ 編輯] 本土民主前線於2015年1月成立 [7] ,成員多為於 雨傘革命 佔領 旺角 期間相識的1990年代後出生人士。 支持者認為「以武制暴」才是正確的抗爭策略,以及主張香港民眾應以武力保護自己及其他示威者。 本民前認為,基於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 香港人 已成為一個「 民族 」、一個「 想像的共同體 」。

  3. 2019年5月,兩人獲得德國政治庇護。 成立與理念. 本土民主前線於2015年1月成立 [7] ,成員多為於 雨傘革命 佔領 旺角 期間相識的1990年代後出生人士。 支持者認為「以武制暴」才是正確的抗爭策略,以及主張香港民眾應以武力保護自己及其他示威者。 本民前認為,基於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 香港人 已成為一個「 民族 」、一個「 想像的共同體 」。 他們主張香港的 公民 意識及既有傳統比中國大陸的一套優良,如香港所使用的 正體字 及 粵語 的歷史都比中國大陸的 簡體字 和 普通話 源遠流長;加上在 英國人 殖民百多年的歷史下,香港已建立優良的 西方文明 價值及體系,人民有對 法治 社會、 自由經濟 、 言論自由 、 民權 人權 的追求意識。

  4. 本土民主前線. 104,677 likes · 9 talking about this.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義工招募: https://www.facebook.com/hkindigenous/posts/2003067989947103 ...

    • 109.5K
    • 677
  5. 2016年7月29日 · 本土民主前線黃台仰宣布PLAN B由青年新政梁頌恆與本民前前成員李東昇後排左一合組新名單參選新東。 (林振東攝本土民主前線及青年新政多名核心成員下午一同會見傳媒宣布參選PLAN B」,以應對政府可能阻截本民前梁天琦參選立法會本民前發言人黃台仰宣布派出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本民前的前成員李東昇合組新名單參選新界東。 李東昇是在昨日「策略性退出」本民前,他有份參選二月的旺角騷亂,上月底被落案控告「參與暴動罪」。 令選舉變得兒戲得從來不是我們而是香港政府,我了解的人類選舉史當中,我未見過如此鬧劇,一個行普通法的地方,點解可以發生咁稀奇的事,既然政府有心用鬧劇的方法做落去,我也沒有能力可以用好君子的身段和他博弈,我要落水同佢玩呢場(選戰)。

  6. 2024年5月3日 · 7种语言. 图为2015年3月1日参与光复元朗行动. 本土民主前线 (英语: Hong Kong Indigenous ),简称 本民前 ,是于2015年1月成立的 香港 本土派 组织,由一群于2014年 雨伞革命 中反对 香港泛民主派 及 香港专上学生联会 等传统组织的参与者组成。 创会发言人为 黄台仰 [4] 。 本土民主前线主张香港“ 民族自决 ”,主张对抗 中国共产党 政权。 因雨伞革命失败,而宣称“以武制暴”才是正确的抗争策略,香港民众应以武力保护自己及其他示威者 [5] [6] 。 本民前在2018年后转为低调网络行动,其中 梁天琦 退出和被判入狱,黄台仰和 李东昇 流亡 德国 。 2019年5月,两人获得德国政治庇护。 成立与理念 [ 编辑]

  7. 2016年2月10日 · 參與前晚旺角暴亂的並中一個團體-「本土民主前線在其facebook專頁透指大量該組織成員被警員上門拘捕現時被捕成員及義工總數約為20人

  8. 2016年3月10日 · 一個月前的旺角黑夜讓本土民主前線由國師陳雲口中的本土派左膠」,一躍變成勇武本土的代表其核心成員黃台仰及梁天琦更成為本土派新生代的象徵人物這個僅成立一年多的組織在那夜向香港政壇拋下震撼彈其後梁踏上新東補選的平台向港人展示有關自治」、「勇武抗爭」、「以武制暴等論述成功獲得6.6萬選民投票授權。 無論你是否認同其理念,亦再也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 年初二旺角騷亂過後,黃台仰(右)未能成功申請印度簽證,梁天琦(左)則成行與達賴喇嘛會面。 (資料圖片) 一度被陳雲譏為「左膠」 說本民前的崛起,要在去年說起。 去年1月,本土民主前線(簡稱「本民前」)正式成立,核心成員約有50人,大部分均在雨傘運動期間認識。